在CMM的“軟件過程評估”與“軟件能力評鑒”活動中,都會用到一份稱為“軟件過程成熟度提問單”的問卷。評審人員首先用這個問卷了解一個企業的軟件工程過程的基本情況,然后以此為根據作出如何進行一步的調查(對于“軟件能力評鑒”來說,是作進一步的“取證”),例如,與不同崗位的工作人員作面談,查閱文件,或抽檢實際過程中的數據資料記錄等。
然而,如果對這份“軟件過程成熟度提問單”作出如實的回答的話,我們就可以取得一個企業的軟件過程成熟度的輪廓;卮疬@份提問單,大約只須花一個小時,有興趣的同行們不仿試一試,來一個非正式的“軟件過程評估”。嘗試回答“軟件過程成熟度提問單”的一個更大的得益是,問卷以一種最自然的方法把你引入CMM的世界,消除了CMM的神秘感。你會想:“啊,大概就是這么一回事!
同行們,CMM只不過是我們手中可選用和可加以改造的一件工具,它并不是一只要來控制我們的怪物,讓我們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充分地利用好它,并加以創新。(當然,如果我們自己不能很好地控制這件工具的話,如果使用的方法不正確的話,CMM確實可以變成一只要來控制我們的怪物。)
對于在中國軟件產業中應用CMM,筆者初步有如下建議:
a.專注于軟件工程過程改進(借助于“軟件過程評估”),除非需要,不要搞軟件能力評鑒,不要去追求什么“認證”,“評級”,“登記”與“注冊”。
b.軟件過程管理與改進的唯一目的是:按時,按預算地開發制造高質量的軟件產品。(質量的其中一點是:產品要適應市場的需要。若不能做到這個,一切都是徒勞。)
c.把CMM和其他的模型與標準作為參考,而不是生搬硬套。運用自己的專業判斷力。
d.按照企業自身的特點、要求與條件去制訂軟件過程和選擇實行改進的部分。
e.軟件過程的建立與改進要有短、中、長期的目標,有緩急之分。不要一下子什么都想達到。不要一下子動大手術。不要作賭博式的全盤投入。在選擇先做什么的時候,可有兩方面的考慮:“最薄弱的環節”、“最易做到而又有顯著收效”。
f.千萬不要一開始就把目標定得過高。不必一下子去滿足某一能力成熟度等級的所有目標,可以試行某些關鍵過程領域的一部分關鍵實踐活動。要逐步取得經驗。
g.企業上層領導要首先理解建立軟件過程管理和改進的重要,并親自領導這件工作。要保證過程管理的人員配備。企業上層領導的持之以恒的參與是成功的先決條件。
h.專業開發人員要全力支持與參與過程管理和改進。
i.國家政府的政策制訂者要聽取對于“認證”的正反兩面的意見。不要以為可以簡單地用推行“認證”、“評級”的方法去提高軟件工業的能力。盡量只進行必要的、有限的“認證”與“評級”去選擇合同承包企業。并且,發出合同之后一定要進行工程監督。
j.國家在財政上協助企業進行軟件過程改進。比如,付給外部咨詢機構的費用可以考慮給予部分或全部抵稅等。
k.企業外的咨詢機構一定要對受咨詢企業的“過程評估”結果(商業機密)對外保密。只有這樣做,才能使企業在內部的“過程評估”中,坦誠地暴露軟件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從而制定出真正對癥下藥的過程改進的對策。
l.一個 企業或組織遠遠不能單憑一點點對SW—CMM的認識就作出是否“全面”引進應用SW—CMM的決定。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全面引進應用SW—CMM所涉及的范圍非常廣,并且要求人力、財力與設備資源的投入。企業必須在對SW—CMM及有關的一切知識有透徹的理解之后,才考慮是否全面引進應用SW—CMM和如何引進應用SW—CMM的問題。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