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需求分析之前,應確保滿足以下兩個進入標準:評估發起方已經決定使用SCAMPI方法;能夠提供評估要求綜述的人有時間接受訪問。發起者、初始要求和約束、過程相關的歷史信息是需求分析的三個輸入因素,評估輸入是需求分析的輸出因素。
確定評估目標
我們知道,以滿足商業需要為出發點的過程改進最為關心的三個因素是減少費用、改善質量、縮短產品面市時間。為此,本階段所必需的實踐是:
1.標明評估發起者和相關的利益分擔者,并在他們之間建立經常性的交流;
2.將商業目標和評估目標文檔化;
3.確保評估目標與商業目標的一致性;
4.確定評估使用方式(內部過程改進,供應商選擇,過程監視),并將其文檔化。
此外,在本階段評估小組領導和發起者之間至少有一次交流。在某些情況下,還必須通過其他方式確保他們之間存在經常性的面談。
確定評估約束
評估約束是由評估小組領導和評估發起方或者高級管理人員討論得出的。它是一個不斷反復的過程,以在滿足評估發起者提出的要求、評估所采取方法的限制和對資源的要求之間達到平衡,最終達到評估輸入參數的優化。為此,本階段所必需的實踐是:
1.建立高層費用和日程安排約束;
2.確定評估包含哪些過程域和哪些組織實體;
3.確定對評估結果的最小期望和最大期望,或達到某一特殊的目的;
4.和評估行為的利益分享者商談約束條件和目的,確保評估活動的可行性;
5.將商談好的約束文檔化。
同樣,在本階段評估小組領導和發起者之間至少有一次交流。在某些情況下,還必須通過其他方式確保他們之間存在經常性的面談。此外,在評估早期階段標識的費用和日程安排的約束應該是針對高層而言的,是一種系統的估計,而不是詳細的估計。
確定評估范圍
在評估過程中,由參考模型范圍和組織范圍決定了評估的范圍。無論使用階段式表示法或者連續式表達法,在過程改進執行的早期,模型范圍都應該被確定并文檔化。評估小組領導有責任保證發起者能夠考慮到評估范圍中所涉及的過程域和采取的模型表示法。評估的輸出應該由他們根據實用價值來決定,在需求分析活動中制定,并且盡可能在那些可選擇的模型范圍內做出選擇。組織范圍定義了評估中調查的邊界,例如:對于每一個項目的實踐完成情況、為了完成組織級目標所做的實踐,可被選來作為組織代表和過程執行的背景。為此,本階段所必需的實踐是:
1.確定評估所使用的參考模型范圍和表示法,并將其文檔化;
2.確定評估期間調查的組織單位,并將其文檔化。
參考模型應包括過程域和相關的評估小組調查的最大能力等級或者成熟度等級(例如:評估范圍內的過程域的共性目標)。參考模型表示法的選取應該在確定評估目標時就討論過了,這是因為表示法的選取可能影響到評估目標的實現。
評估模型的范圍至少應該包括一個過程域。所有的共性目標和特定目標應包含確定的過程域能力等級或者成熟度等級;過程域內單個的目標不能被排斥在外。
通常來說,評估期間被調查的組織單位的確定應該滿足以下條件:至少有兩個被調查的過程是可以作為目標證據源,而且,要能獲得組織使用的生命周期的典型覆蓋。組織單位實例的選取可以通過調查表,或者通過和組織人員討論得出的概要信息來決定。對于組織級別的過程實現(例如:組織培訓),不要求多個實例。
評估中將調查的典型實例也會驅動提供目標證據信息源的參與者的選取。評估參與者(名字,角色)在初期所做的決定應該作為組織范圍確定的一個部分,和評估發起者或者高層管理者磋商。這在后面的詳細評估計劃中將得到進一步確定。
確定評估輸出
本階段的目標是確定特定的評估輸出。有些評估結果是必需的,而附加輸出是可以剪裁的。在確定評估輸出之前,應清楚地了解下面的問題的答案:
1.評估中將產生什么級別;
2.文檔化評估結果,是否要寫最終報告;
3.是否要產生和報告關于怎樣致力于特定發現的建議。
為此,本階段所必需的實踐是:與評估發起方一起檢查要求的輸出;與評估發起方一起檢查并選擇可選的過程改進評估方法的輸出。要求的過程改進評估方法輸出包括:評估記錄;評估發現的事項綜述;CMMI干事數據。
盡管可以選擇不向評估發起方之外的任何人公布定級結果,但因為在ARC中規定了,至少過程域的目標和調查的過程域都必須定級。因此,評估發起方至少要得到如下評估結果:
1.最終發現,包括評估小組對每個調查的過程域的文檔化的強項和弱項陳述;
2.計劃內的、評估小組對相應評估對象的定級描述。
是否達到評估輸出的決定,包括將報告的定級,應在評估輸入中寫明。此外,評估發起方可能要求附加的定級輸出來作為評估的結果?赡苓x擇的典型的定級結果包括:
1.成熟度等級或者能力等級評定;
2.過程域滿意/能力等級剖面;
3.實踐定級;
4.可選擇:使用“部分滿意Partially Satisfied”用于過程域定級;
5.15504過程剖面;
6.特定學科定級(例如:SE或者SW);
7.項目級別的發現或者定級;
8.其他(非典型)的期望的輸出。
評估發起方可能也要求其他的產品作為評估結果,可能要求的典型的產品有:
1.評估最終報告;
2.基于評估結果,采取行動的建議;
3.過程改進活動計劃。
獲得評估輸入的許可
本階段的目的是確認評估發起方對評估輸入的正式批準,并且這些信息集合置于變更管理之下。為此,本階段所必需的實踐是:
1.記錄評估輸入記錄的要求信息;
2.獲取評估輸入記錄的發起方的正式批準;
3.管理評估輸入的變更,獲取發起方對于變更的承認。
評估輸入可能是在計劃中逐步產生的,但必須在數據收集開始之前得到正式批準。因此,評估輸入至少應該包含如下必需的信息:
1.評估發起方的身份,發起方和被評估組織單位之間的關系;
2.評估目的,包括相應的商業目標;
3.評估參考模型范圍;
4.被評估組織單位;
5.評估過程背景,包括:組織單位的大小和人員統計情況,應用領域、大小、危險程度和復雜度;組織單位產品和服務的高優先級特征(例如:面市時間,多功能,可靠性);
6.評估約束,包括:關鍵資源的可用性(例如: 人員,資金,工具,便利設施,日程安排約束,評估可用的最多時間,評估之外的特定過程域或者組織實體,評估期望的最大、最小或者特定樣例大小或覆蓋,評估結果的所有權歸屬以及使用的限制,一致同意的信息結果的控制,評估結果與相關來源的屬性。
7.使用的CMMI模型標識(版本,學科,表示法);
8.將成為評估小組領導者的主任評估師的身份和聯系方法;
9.評估小組成員的身份和聯系方法,以及他們各自特定的評估責任;
10.評估參與者和支持人員的身份(名字和組織關系),以及他們各自在評估中的特定責任;
11.為實現評估目標,評估期間收集的任何附加信息;
12.包括將產生的定級的計劃評估輸出描述;
13.預期的進一步活動(例如:報告,評估活動計劃,再評估);
14.計劃的SCAMPI剪裁和相關的折衷,包括組織單位的樣例大小或覆蓋;
15.評估使用的方式(例如:內部過程改進,供應商選取,過程監視)。
需求分析作為過程改進評估方法的第一步,是進行準確評估的前提條件。當滿足下面三個退出標準時,我們認為需求分析階段可以結束:評估發起方和權威的SCAMPI主任評估師進行了初步的接觸;主任評估師已經訪問了發起方組織的成員;評估輸入已經被評估發起者證明并且置于變更管理之下。
值得注意的是,評估發起者在過程評估方面的經驗將推動這一過程的剪裁選擇。一個沒有評估經驗的發起者將需要大量的信息和合作的咨詢,以提供有意義和完整的評估需求;而有經驗的發起者很可能會提供很有針對性的需求分析。
參考文獻:
1.Standard CMMI Appraisal Method for Process Improvement(SCAMPI SM ),Version 1.1:Method Definition Document
『引自 軟件工程專家網』
延伸閱讀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