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比較
本文總結了從傳統軟件管理技術過渡到現代軟件管理技術的一些思想。我特別要認可軟件工程學院SEI在其新方法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中的改進,并促進開發公司正確地應用這個方法。雖然我一直支持原來的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精神,但實際它經常被錯誤地理解和應用。從我25年來和許多進行過程改進的世界領先的軟件開發組織的合作經驗看,我相信大多數應用CMM的組織還局限于默認的瀑布模式思想上。我不認為錯在模式本身,因為我知道CMM語境里的一些過程改進是基于一種現代的、疊代的開發方法。不過,我這種啟示性的理解并非規范。
CMM綜述
基于組織對關鍵過程域的支持,CMM定義了軟件過程成熟度的五個級別。級別1(初始級)描述了不成熟,或者說是未定義的過程的組織。級別2(可重復級),級別3(已定義級),級別4(已管理級)和級別5(優化級)分別描述了軟件過程成熟度級別遞增的組織。和這些級別相關的KPA是:
級別2:需求管理,軟件項目計劃,軟件項目跟蹤和監控,軟件子合同管理,軟件質量保證,軟件配置管理。
級別3:組織級過程焦點,組織級過程定義,培訓大綱,集成軟件管理,軟件產品工程,組間協調,同行評審。
級別4:定量過程管理,軟件質量管理
級別5:缺陷預防,技術更新管理,過程更改管理
多數組織的基本目標是達到成熟度3級。評估組織當前的成熟度級別的手段之一是軟件能力評估(SCE)。SCE通過評估軟件過程(一般以方針陳述的形式)和項目實踐來確定該組織是否言行一致。組織的過程體現了"如實記錄所做的工作\",項目實施(對該過程的特定剪裁和解釋)應該證明"說到做到"。
CMMI 綜述
軟件成熟度模型(CMM v1.0)最早是軟件工程學院開發的,并特別提出軟件過程成熟度。1990年,該模型首次發布,在許多領域被成功地采納和使用。其他學科的CMM也相繼開發,例如系統工程、人員、集成產品開發、軟件采購等等。
CMMI被看做是把各種CMM集成為一個系列的模型中。CMMI的基礎源模型包括:軟件CMM 2.0版(草稿C), EIA-731系統工程,以及IPD CMM (IPD) 0.98a版。CMMI也描述了5個不同的成熟度級別。
1. 級別1(初始級)代表了以不可預測結果為特征的過程成熟度。過程包括了一些特別的方法、符號、工作和反應管理,成功主要取決于團隊的技能。
2. 級別2(已管理級)代表了以可重復項目執行為特征的過程成熟度。組織使用基本紀律進行需求管理、項目計劃、項目監督和控制、供應商協議管理、產品和過程質量保證、配置管理、以及度量和分析。對于級別2而言,主要的過程焦點在于項目級的活動和實踐。
3. 級別3(嚴格定義級)代表了以組織內改進項目執行為特征的過程成熟度。
強調級別2的關鍵過程域的前后一致的、項目級的紀律,以建立組織級的活動和實踐。附加的組織級過程域包括: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