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實現
構造或實現階段是對類進行編程的過程?梢赃x擇某種面向對象對象編程語言(如Java)作為實現系統的軟件環境。Java很容易實現從邏輯視圖到代碼部件的映射,因為類到Java代碼文件之間是一一映射關系。圖6是設計模型的部件圖,顯示邏輯視圖到部件視圖的一個簡單映射。邏輯視圖中的包也映射到相應的部件視圖中。
在實現階段中,可以選取下列圖的說明來輔助編程:
· 類的規格說明:每個類的規格說明詳細顯示了必要的屬性和操作。
· 類圖:顯示類的靜態結構和類之間的關系。
· 狀態圖:顯示類的對象可能的狀態、所需處理的轉移以及觸發這些轉移的操作。
· 包含某個類的對象的動態圖(順序圖、合作圖、活動圖):顯示該類的某個方法的實現或別的對象是如何使用該類的對象的。
· 用例圖和規格說明:顯示系統需求和結果。
編碼期間也可能會發現設計模型的缺陷。這時需要開發者修改設計模型。修改設計模型時一定要保持設計模型與編碼的一致性,以便將來易于維護。
(5) 測試和配置
完成系統編碼后,需要對系統進行測試,它通常包括: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系統測試和驗收測試。在單元測試中使用類圖和類的規格說明,對單獨的類或一組類進行測試;在集成測試中,使用組件圖和合作圖,對各組件的合作情況進行測試;在系統測試中,使用用例圖,以檢驗所開發的系統是否滿足例圖所描述的需求。
系統的配置是實際的交付系統,包括文檔和組成模型等。對商業MIS而言,它是一個典型的客戶/服務器系統?梢杂门渲脠D顯示系統的物理結構,如圖7所示。從表面上看,配置圖能顯示系統設備之間的關系以及顯示節點跟可執行軟件單元的對應關系。然而一旦某個節點內部的對象或可執行部件過多(超過5個),就很難完全用配置圖清楚描述這種關系。
(6) 小結
本文所舉的商業MIS系統的UML建模過程可以用圖8來描述。其中首先要把握的是如何使用用例技術正確描述系統需求。UML中的類圖描述的是系統中類的靜態關系,對象圖有助于對復雜類的理解。在系統開發過程中,類圖可應用于分析、設計和實現階段。類的包化有助于進行系統結構設計。商業MIS的包分為用戶接口包、商業對象包、數據庫包,他們之間的關系是前者依賴后者。
UML的動態模型包括狀態圖、順序圖、合作圖以及活動圖。在商業MIS中,順序圖對描述商業對象的交互非常有用,是商業MIS分析、設計和實現階段最重要的支持手段之一。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