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軟件測試已成獨特市場
軟件必需經過測試,測試是驗證軟件是否能達到期望功能的唯一有效的方法。據了解,目前國內的軟件測試一般有下列幾種形式:一是軟件公司內部進行的功能性測試;二是用戶進行的測試;還有就是第三方測試,就是專業軟件測試人員運用一定的測試工具對軟件的質量進行檢測。
在本次大會上,美國著名軟件質量分析師賀越明介紹了國外的情況,在軟件業較發達的國家,軟件測試不僅早已成為軟件開發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而且在整個軟件開發的系統工程中占據著相當大的比重。以美國的軟件開發和生產的平均資金投入為例,通常是:“需求分析”和“規劃確定”各占百分之三,“設計”占百分之五,“編程”占百分之七,“測試”占百分之十五,“投產和維護”占百分之六十七。測試在軟件開發中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與此同步的是,軟件測試市場已成為軟件產業中的一個獨特市場。在美國硅谷地區,凡是軟件開發企業或是設有軟件開發部門的公司,都有專門的軟件測試單位,其中軟件測試人員的數量相當于軟件開發工程師的四分之三。在這些公司或部門中,負責軟件測試的質量保證經理的職位與軟件開發的主管往往是平行的。據了解,在軟件產業發展較快的印度,軟件測試在軟件企業中同樣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國內:萌芽中的市場才起步
與國外相比,國內的軟件測試業狀況又如何?上海軟件行業協會副理事長朱三元研究員認為,目前,國內軟件測試市場表現實在有點令人尷尬。中國市場中的軟件開發公司比比皆是,但軟件測試公司則如鳳毛麟角,“市場化的第三方測試如同剛剛出生的寧馨兒,目前的市場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為什么國內的軟件測試市場會如此嬴弱,到現在企業才開始關注呢?以朱三元之見,究其主要原因,首先是因為企業對軟件測試的重要性理解不夠。很多人認為程序能試運行基本上就已經成功,沒有必要成立專門的測試部門或設立測試崗位。
另一方面,軟件開發企業在為軟件開發支付費用后,就不希望再為軟件的測試支付新的成本,而項目甲方則往往認為開發合格的軟件是軟件開發企業的責任。即使有些項目的開發方或委托方有意對軟件進行第三方測試,也會考慮到在測試過程中往往需要軟件開發商提供源代碼,擔心其知識產權遭到侵犯。這是軟件測試市場無法長大的又一個重要原因。此外,軟件開發企業不重視利用外部的測試力量進行測試也是因素之一。
但從本次會議上提供的信息中,敏銳的人士卻可以嗅出,萌芽中的市場正開始起步。就在本次研討會召開的同時:上海著名的軟件企業微創軟件就向上海的用戶發布了BMS(缺陷跟蹤管理系統)2003和TCM(測試用例管理系統)2003,它們的發布填補了國內軟件公司目前在測試管理軟件市場上的空白。
軟件測試國標今年有望出臺
中國的軟件產業要健康發展,軟件測試專業公司的成長與專業測試市場的發展是不可跨躍的一步。那么軟件測試產業如何才能發展呢?
在此次大會上,與會的專家也對此進行了積極的探討。與會專家認為:首先需要軟件企業提高對于測試環節的重視程度,形成對測試服務的需求市場;其次,需要有企業從事測試理論與技術服務;第三,作為行業的管理者也要制訂相應的行業規范,嚴格軟件開發的流程及標準;第四,作為軟件測試企業也要關注軟件開發商對于知識產權的利益,從而也保障了自身的利益。
朱三元透露,關于軟件測試的國家標準今年有望出臺。在中國軟件行業協會軟件測評培訓中心授權下,他將作為上海威迅教育講師團的成員參與上海軟件測評工程師的培訓。他認為,國家標準的制定,將極大地促進軟件測評業的發展。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