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模型的完備性檢查機制 完備性檢查機制須在UML語義定義的基礎上,首先定義UML圖形模型的完備性準則,以保證UML圖形模型的完備性。UML圖形模型的完備性可分三個層次來考慮,即:各個圖形的完備性;各個子模型的完備性,也就是相關圖形的組合完備性;系統模型的整體完備性。區分這三種完備性的意義在于:在不同階段可以進行語義完備性和語義正確性檢查。
文檔生成和管理工具 文檔生成工具是指文檔自動生成機制。作為一個建模支持系統,應支持包括需求描述、面向對象分析和設計、系統體系結構等文檔資料的自動生成。文檔管理工具是指文檔資料的版本管理等輔助管理工作。
(2) UML模擬系統
系統模擬機制支持對UML模型的功能模擬和性能模擬,它包括以下三個部分:
動態模型的模擬 主要包括對活動模型、交互模型(順序圖和合作圖)以及狀態圖的模擬。根據預先定義的語義,模擬各個模型對系統在時間特性上的描述是否真實地反映了客觀現實和用戶需求,并應提供相應的跟蹤調試機制。
系統功能(需求)和用戶界面的模擬 借助于代碼自動生成工具和用戶界面自動生成工具的支持,產生系統原型,并盡早提供給用戶,以確保建模的有效性。
系統性能的模擬 作為一個良好的建模和開發支持工具,以支持對系統體系結構的建模,即在不同系統配置和功能分配的情況下,對系統性能進行模擬,以便得到優化的系統設計方案和合理的系統配置。
(3) UML代碼生成系統
UML集成化支持環境應能支持可視化對象和行為的代碼生成。UML代碼生成系統也稱之為UML支持環境的正向變換系統。眾所周知,軟件開發的最終目的是產生可執行代碼。在大多數軟件開發環境中,建模和編碼過程缺少有機的統一,這是有其歷史原因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缺少功能強大、簡單清楚、標準統一的建模語言。UML的出現以及被OMG接受為標準,為消除這個障礙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起點。
在UML語言的代碼生成機制方面,國際上一些大公司做了有益的研究和開發工作,比較有代表性的是Rational公司和Advanced Software Technologies Inc.。但這些研究和實現大多限于UML靜態模型中的類圖,其他有關模型代碼自動生成機制的研究資料則非常罕見。
我們認為,代碼自動生成機制應根據UML語言多種模型動態協作、關系復雜的特點,首先界定UML的語義和面向對象編程語言(首先是Java)的語義,研究專用語義機制描述面向對象模型和語言中動態與靜態機制,建立兩者的語義模型。然后,再在該語義模型下建立兩者的映射模型,并研究代碼自動生成實現技術和獨立于UML語言本身的編程語言的特殊機制。代碼自動生成機制在研究與實現時,還應考慮后面逆向轉換機制的需求。
(4) UML軟件質量控制
軟件系統的質量往往是大型、復雜系統成敗的關鍵。軟件系統質量難以保證的主要原因首先是軟件系統固有的復雜性。但人們往往對這一點尚未有足夠的認識,而把軟件系統的復雜程度看得過低。另外一個原因是由于軟件系統及其管理工作固有的不可見性。采用定量軟件工程有利于改善可見性,但是還不可能做到完全透明。因此,在當代軟件技術水平的前提下,建造軟件質量控制環境勢在必行。學術界與工業界對軟件質量工程的看法主要劃分為兩個流派,一個叫"產品足夠優質"(Good-Enough),另一個叫"無差錯軟件"( Error-Free)。
在建造軟件質量控制環境時,除了應建造通用軟件過程管理環境(包括軟件項目管理、軟件配置管理和軟件質量管理)、軟件過程支持環境(以支持軟件開發單位成熟度模型CMM、個體軟件過程PSP和支持群組軟件過程TSP的實現)外,還應包含相互聯系但可分別獨立使用的三個子環境: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