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監控、診斷、處理數據庫性能問題的時候,時間信息往往是非常重要的判斷依據。有時候可能我們會使用一些比例來判斷性能,但是使用比例而不使用時間往往會將我們帶向錯誤的方向。
在以前的版本中,Oracle的時間計量單位是厘秒,使用厘秒最顯而易見的問題就是可能有些操作是小于厘秒的?瓷先ミ@似乎不太常見,但是實際上在操作系統上很多操作都是以微妙作為單位的,這意味著操作的起始和終止在不到厘秒就完成了,從厘秒級看就好像沒有發生一樣,因為持續時間近似為0。而有時候操作的持續時間不到厘秒,但是起始和終止發生在兩個相連的厘秒,所以操作時間不到厘秒但是卻被記錄為厘秒,造成時間記錄的不準確。Oracle沒有內置的方式來記錄時間的流逝。DATE型數據用來記錄單獨的時間點;但是要表達一個時間量(也就是一個間隔),數據庫的設計者就必須把時間間隔轉換成原始單位秒,然后用一個NUMBER列來保存它。
雖然NUMBER這個數據類型可以以秒為單位準確地表示時間,但是它使得時間的計算變得很困難。比如,60秒是1分鐘,60分鐘是1個小時,24個小時等于1天——這些數字在以十進制為基礎的數字系統中都是非常不實用的。
在Oracle中,按照SQL 99標準,增加了時間間隔型數據INTERVAL YEAR TO MONTH 和INTERVALDAY TO SECOND,它們和其他幾種數據類型一起使得對時間的處理更加準確。TIMESTAMP、TIMESTAMPWITHTIME ZONE和TIMESTAMP WITH LOCALTIMEZONE等數據類型都把時間的表達精確到了若干分之一秒,而且后面兩種還解決了地理位置造成的時間變化。
Sql語句的等待時間等于ELAPSED_TIME減去CPU_TIME,但是很難看到精確的等待時間。在V$SYSTEM_EVENT視圖中能夠看到數據庫實例級的等待時間(并不是每條Sql語句的),但是看不到發生在操作系統上的等待時間。
在SQL和PL/SQL中,你都可以用時間間隔型數據,它們都是用同一種方式規定的: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