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性能測試總結(B/S架構系統)參考及其引用 性能測試測試用例
1、概述
對于目前以 B/S 結構為主的產品來說,性能是一項必測的內容。
關于性能方面的測試,在很多地方又被細分為:負載測試、強度測試、容量測試、壓力測試等等。這種細分在概念描述上有一些用處,但在實際工作中很少會只單獨的進行其中的某一項測試,實際測試基本上都是交叉性的。我們這里把所有與性能相關的測試統稱為性能測試,不做具體區別。
我們在這里所說的性能測試,指的是對系統整體性能的測試,不涉及單元模塊的性能檢測。
我們在這里討論的內容主要是基于 B/S 架構的應用。
要討論性能測試,很難不涉及測試工具,我們在這里以 MI 公司的 LoadRunner 為默認的測試工具。
2、性能測試的介入時機
性能測試應該在什么時候開始?對測試人員來說,在產品的功能穩定下來后,就應該盡早開始對產品進行性能測試。一般建議在產品的 3 輪完整功能測試后開始。
3、測試過程
性能測試的整體測試過程如下:
3.1 制定性能測試計劃
3.2 搭建測試環境
3.3 編寫測試程序/腳本
3.4 測試執行和分析
3.5 編寫測試報告,結束測試
4、過程說明
各個子過程的具體說明:
4.1 制定性能測試計劃
分析被測試系統的情況,收集性能測試需求。制定測試計劃,形成文檔。測試計劃應考慮以下內容:
測試對象和場景。即我們要測試的內容是什么。系統最后對外提供的功能有很多,我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對系統所有的功能點都進行性能測試。挑選性能測試對象的一般原則是:選取那些在系統實際投入使用后,并發訪問量較大的、算法比較復雜的、占用系統資源較多的功能點,也就是壓力點。設定好要測試的壓力點后,需要詳細的描述出具體的操作過程,以及預期應該達到的性能指標。
注:在制定測試計劃時,對于系統預期應該達到的性能指標,常常是不能獲得一個準確的數字。但即使是在沒有任何參考數據的情況下,也應該和開發人員一起,設定一個初步的性能指標,作為后面測試的一個參照。有一個初步指標,也比沒有任何指標要好。
測試環境。具體包括:選用什么樣的硬件環境(計算機配置,網絡結構);什么樣的軟件環境(操作系統,數據庫,應用服務器, Web 服務器);多大的數據量(數據庫,文件系統)。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