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性能測試 性能測試工具
多數企業都想使產品獲得高性能,以降落投產后的風險。但是現實中的性能測試義務卻經常不受注意,常會碰到“走過場”或“拖到整個項目最落先行”的狀態,甚至有時會作分舵無意義的性能測試。此外,多數企業的測試人員能力水平不高,這也是導致性能測試不過關的原因。
要想做對性能測試應該從管理與技術兩方面入手。
遵循規范的管理流程開展測試義務
軟件性能的低下很多時候是由于系統架構設計不好或代碼效率低下而引起的,如果上線后發現性能問題往往已很難填補。因此性能測試應該遵循規范的流程來執行,盡量把問題消滅在產品上線之前。
根據多數企業的實際狀態,性能測試應該分為開發與用戶現場兩個階段來進行。
嚴肅的講,性能測試應該遵循測試環境的軟、硬件配置高低分為兩個階段。只是由于開發階段的軟、硬件配置相對較低,而用戶現場的投產環境軟、硬件配置較高,因此才把性能測試分為開發與用戶現場兩個階段。對于擁有先進實驗設備甚至實驗室的公司,完全可以在開發階段完成整個的性能測試義務,如果用戶現場仍要進行性能測試,則只是簡單的驗收測試而已。
開發階段的性能測試實施
開發階段的性能測試主要指軟件試運行前的性能測試,即團隊內部的性能測試。這一階段測試時一個反復迭代的過程。
性能測試不是特殊主要的項目,這一階段的性能測試較多關注與軟件功能而引起的缺陷。因此主要進行用戶并發性能測試,即中央模塊并發用戶測試與組合模塊并發用戶測試。此外,可以還會進行一些預期性能指標的性能測試。通過開發階段的性能測試可以發現一些中央算法問題,最大限度地清除由軟件本身引起的問題。
對于系統類軟件或特殊應用系統的性能測試,解決其性能問題可以很耗時,所以應該較早的組織硬件資源進行各類性能測試,例如疲勞強度與大數據量測試、服務器性能測試等。
用戶現場性能測試的實施
用戶現場的性能測試有驗收測試的“味道”,是開發階段性能測試義務的延續。這一階段的性能重點是關注性能測試的整體表現。
對于系統軟件和特殊領域的應用系統,這一階段的性能測試主要包含預期指標性能測試、并發用戶性能測試、各類服務器性能測試、疲勞強度與大數據量性能測試等內容,基本掩飾了“全面性能測試模型”的各個方面。與開發階段的性能測試相比,本階段的性能測試用例數量可以會少一些,但是測試用例掩飾的范圍與開發階段的性能測試基本一致。
一般應用系統在用戶現場的性能測試通常包含預期指標性能測試與用戶并發性能測試,可以也會對服務器進行一定的測試,不過內容通常對照簡單。一般應用系統發生性能問題的風險不會太高,因此只要通過驗收測試即可。
這兩個階段的性能測試都應該遵循“需求分析-規劃與設計-執行-調優-驗證”的順序來執行。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