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貫穿項目始終
與推行了多年的ISO標準系列相比,CMM更適合于軟件產業,因為它是專門針對于軟件工程控制而制定的,不僅對軟件企業工程能力進行評估,更著重于軟件開發過程的管理,強調“對軟件開發過程進行持續的改進”。CMM通過優化企業開發流程,改善現有的規范、團隊配合工作方法,來彌補軟件企業對某個項目經理或開發工程師的單純的依賴。避免造成一旦這些“英雄”離職,整個項目就癱瘓的情況。CMM評估貫穿整個開發體系,從開發團隊最底層的工程師到中層到項目經理再到高層管理者,作過程改進時,甚至會涉及團隊的每一個成員甚至于后臺支持項目、銷售部、市場部。通過CMM評估有利于塑造整個公司的開發文化。
企業需要CMM做些什么
已經為多家軟件企業進行過CMM評估的循序咨詢運營總監馮潔告訴記者,CMM評估以CMM模型作為基礎,對照企業現行的開發流程,發現問題并把問題列出來,制定一個過程改進的計劃,一個階段會達到相應的能力也就是通常說的二級、三級、四級……
在作評估之前,軟件企業首先要明確作CMM的目標是什么?目前有哪些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所希望的投資回報率是多少?這些問題都要求管理者和開發團隊人員坐下來,談一談在開發流程上存在哪些阻礙。同時,依據CMM提供的針對性課程,軟件企業人員制定目標和過程的改進計劃。最后,企業將用一些量化的數據來具體計算作CMM認證的投資回報率。SCI在全球所作的調查顯示,企業作CMM的投資回報率為1∶4到1∶8,隨著軟件企業本身能力的不斷提高,回報率也會相應的提高。
CMM模式在華東
到2002年,CMM已經成為國際上最流行的軟件企業成熟度等級認證標準。軟件公司在選擇CMM的時候,還有一個最“實用”的考慮就是得到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在軟件外包成為大勢所趨的現在,如何能“學好印度,做好軟件出口”?規模和數量都不占優勢的華東軟件業倒是可以借鑒CMM成功的模式。
今年底,上海鉑金公司將拿到CMM三級認證,鉑金的總裁先樹森先生表示,鉑金的CMM之路仍會一如既往,但從企業的發展角度來說,鉑金不會把通過幾級CMM作為目標。作為CMM的堅決擁護者,先樹森認為每個軟件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瓶頸,有的時候,其中掩蓋的問題會因為企業階段性的成功而被管理者所忽略。但是,在“見多識廣”的CMM的評估師面前,很多問題會被發現。
CMM能夠幫助軟件企業發現問題,并協助企業創造一個好的工作流程,據此,軟件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解決問題。鉑金2000年開始作CMM評估,在ERP、HRM“刀光劍影”的時代,鉑金能夠全身進退,而且在2002年企業大規模擴張之后仍然運作良好,先樹森認為CMM“沒有個人,只有集體”的管理模式讓鉑金受益匪淺。
延伸閱讀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