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衡量軟件測試效率,提高軟件測試效率?
“根據系統測試發現缺陷數來衡量測試人員的系統測試效率,測試執行效率”,這種方法是很片面的。它的優點是便于統計和分析,缺點是只通過一個方面考核了測試效率等,漏掉了很多其他因素。
那么該如何衡量測試人員的測試效率呢,以下給出一些效率計算的建議:
1、測試設計
測試設計的效率應通過三方面衡量。第一,要通過 測試用例數/測試功能點,考核測試設計的覆蓋度;第二,要通過 測試用例的條數/編寫時間,考核編寫效率;第三,測試設計評審時發現的缺陷比例,即 測試用例缺陷數/負責的被評審測試用例總數,比率高則測試設計質量高。
2、測試執行
測試執行效率至少也應通過以下幾個方面衡量,這里只提及比較容易執行的考核方法。
第一,缺陷數。
考核缺陷數不應僅僅是缺陷個數,我們在測試執行過程所提的缺陷都是分等級的,這里以ABCD四個等級為例,A可定義為影響系統運行或影響核心模塊測試的缺陷,B可定義為影響模塊或子模塊測試的缺陷和核心功能的缺陷,C可定義為一般功能缺陷,D可定義為建議類缺陷等。那么,我們在統計缺陷數的時候,應根據缺陷等級×相應的基數來計算缺陷總數。比如,缺陷數=A×1.5+B×1.3+C+D×0.8,這樣我們缺陷數就避免了因缺陷數相同而缺陷重要度不同的爭議。
第二,測試質量。
測試質量可以通過交叉測試和bug收斂度來考核。項目測試組,可根據測試計劃適當的安排交叉測試,通過交叉測試的缺陷來衡量原模塊測試人的測試質量。再通過每輪測試的bug數,按模塊來衡量bug收斂度,收斂度高,則可側面判斷測試人員的認真程度和效率。如果沒有交叉測試,則收斂度低為效率差;如果沒有交叉測試,則收斂度低為該模塊原測試人員的效率差,而交叉測試人員的效率高。
第三,缺陷分析。
測試中難免會有重復bug和無效bug,根據 有效缺陷數/缺陷總數 來衡量有效bug的比率,這里的缺陷均是ABCD類核算后的數量,比率高者,相對測試質量較高。
第四,客戶反饋缺陷。
一般黑盒測試難免會有測試遺漏,根據客戶要求和項目大小,一般遺漏缺陷不允許大于2個C類,D類不限。那么我們根據客戶反饋的缺陷,分析bug的嚴重程度,可以側面體現測試人員的測試質量。
第五,缺陷定位和可讀性。
查看缺陷描述和問題定位。如果一個測試人員只會通過頁面將現象表達出來,而無法定位這種現象是有什么引起的,或者無法定位該缺陷到底錯在何處,那么可以判定測試人員只是做了簡單的表面測試,并沒有對所發現問題進行分析定位。比如,一般系統都會有報表,那么當測試人員發現報表數據不對時,應明確定位該類報表現在統計的是哪些數據,而正確的結果應該統計哪些數據,不是僅僅一句報表數據錯誤就over了。
可讀性一般都不會有問題,每個測試部都會有缺陷提交的統一規范,正確表達出來還是沒問題的。
第六,性能測試。系統性能測試
如果做性能測試,可仔細查看性能測試報告,有沒有把客戶關注的性能問題,很直觀明確的分析,并得出結果反應在報告中。
如何提高測試效率呢?
以下給出一些可執行建議。
第一,測試負責人與開發負責人共同對項目進度進行商討分析,作出合理的測試計劃,并在測試執行過程中嚴格按照測試計劃的進度和測試策略進行測試。
第二,測試人員盡早的進入需求理解階段,充分理解需求文檔。
第三,必要時做跟進測試,提高需求理解深度,可間接提高測試執行的效率;跟進測試,即系統測試之前的草稿版測試,需要與開發方溝通,讓其協助來執行。跟進測試的目的不是發現bug,而是熟悉系統環境,助于需求理解和測試設計。
第四,盡量避免失敗的接收測試。一次版本無法接收,會浪費很多人力和時間,還會影響測試人員的測試熱情。
第五,任務分配合理化。測試負責人應根據項目組成員的經驗和能力能個人因素,合理的分配測試任務,并將測試任務的模塊和時間詳細化,這樣有助于提高整個項目的測試效率。
第六,測試工作從某種角度看,會很容易摻雜個人主觀意見,測試質量也受測試人員的責任感的因素影響,所以,培養良好的測試風格,提高測試人員的責任感,也能間接提高項目的測試效率。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