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測試模型是由Robin FGoldsmith等人提出的,是一個將測試和開發緊密結合的模型,該模型提供了輕松的方式,可以使你的項目加快速度。
前置測試模型可參考下面的圖示:
前置測試模型體現了以下的要點:
(一)開發和測試相結合
前置測試模型將開發和測試的生命周期整合在一起,標識了項目生命周期從開始到結束之間的關鍵行為。并且表示了這些行為在項目周期中的價值所在。如果其中有些行為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那么項目成功的可能性就會因此而有所降低。如果有業務需求,則系統開發過程將更有效率。在沒有業務需求的情況下進行開發和測試是不可能的。而且,業務需求最好在設計和開發之前就被正確定義。
(二)對每一個交付內容進行測試
每一個交付的開發結果都必須通過一定的方式進行測試。源程序代碼并不是唯一需要測試的內容。在圖中的綠色框表示了其它一些要測試的對象,包括可行性報告、業務需求說明,以及系統設計文檔等。這同V模型中開發和測試的對應關系是相一致的,并且在其基礎上有所擴展,變得更為明確。
前置測試模型包括2項測試計劃技術:
其中的第一項技術是開發基于需求的測試用例。這并不僅僅是為以后提交上來的程序的測試做好初始化準備,也是為了驗證需求是否是可測試的。這些測試可以交由用戶來進行驗收測試,或者由開發部門做某些技術測試。很多測試團體都認為,需求的可測試性即使不是需求首要的屬性,也應是其最基本的屬性之一。因此,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為每一個需求編寫測試用例。不過,基于需求的測試最多也只是和需求本身一樣重要。一項需求可能本身是錯誤的,但它仍是可測試的。而且,你無法為一些被忽略的需求來編寫測試用例。
第二項技術是定義驗收標準。在接受交付的系統之前,用戶需要用驗收標準來進行驗證。驗收標準并不僅僅是定義需求,還應在前置測試之前進行定義,這將幫助揭示某些需求是否正確,以及某些需求是否被忽略了。
同樣的,系統設計在投入編碼實現之前也必須經過測試,以確保其正確性和完整性。很多組織趨向于對設計進行測試,而不是對需求進行測試。Goldsmith 曾提供過15項以上的測試方法來對設計進行測試,這些組織也只使用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在對設計進行的測試中有一項非常有用的技術,即制訂計劃以確定應如何針對提交的系統進行測試,這在處于設計階段并即將進入編碼階段時十分有用。
(三)在設計階段進行計劃和測試設計
設計階段是做測試計劃和測試設計的最好時機。很多組織要么根本不做測試計劃和測試設計,要么在即將開始執行測試之間才飛快地完成測試計劃和設計。在這種情況下,測試只是驗證了程序的正確性,而不是驗證整個系統本該實現的東西。
測試有2種主要的類型,這2種類型都需要測試計劃。在V模型中,驗收測試最早被定義好,并在最后執行,以驗證所交付的系統是否真正符合用戶業務的需求。與V模型不同的是,前置測試模型認識到驗收測試中所包含的3種成份,其中的2種都與業務需求定義相聯系:即定義基于需求的測試,以及定義驗收標準。但是,第三種則需要等到系統設計完成,因為驗收測試計劃是由針對按設計實現的系統來進行的一些明確操作定義所組成,這些定義包括:如何判斷驗收標準已經達到,以及基于需求的測試已算成功完成。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