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前,還特地找了部門經理訴苦, 公司既然制訂了制度,實際上就相當于公司的法律,如果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久而久之這套制度就只是一紙空文了,以后還會有用處么?
吃飯時都感到郁悶,喝了一瓶啤酒,郁悶的是經理所說的“ SQA 工作更需要的是人際關系技能”。人際關系技能,那找個銷售不就得了,還要我們這些技術人才干嗎?
無奈( 2004 年 9 月 U 日,陰)
每天準點上班,準點下班,默默地無休止地折騰那該死的軟件。今天也不例外。
從上禮拜二開始,經理就讓我主要擔任這個項目軟件的測試,美其名曰“軟件質量保證”,就要保證軟件的質量,測試當然是保證質量的方式之一。我沒有爭辯,心知爭辯也是徒然,而且高層不希望我成天找項目經理的茬,影響進度。資本運作當然不是我所能左右的!
每天我機械地運行程序,檢查結果,檢查數據庫,截圖,填寫缺陷報告,跟蹤缺陷修復。雖然做得規范,無可挑剔,我成了孤獨的斗士。
實際上,測試是事后檢驗產品的質量,保證產品符合客戶的需求;而 SQA 的職責是審計過程的質量,保證 CMM 中各個 KPA 過程被正確執行。因為 SQA 人員同樣要檢查測試的工作是否也遵循了開發過程要求,也是要被審計的,由 SQA 同時擔任測試,那么誰來保證測試工作的過程質量呢?這些道理經理其實都明白,只不過項目經理完成的工作其價值是可見的,誰又能說出 SQA 產出了什么呢?
中午休息時上了一個 CMM 的論壇蹓達,其中有一個帖子比喻得就極其形象:項目組就像是一家餐館,項目經理是當班經理,他決定做什么,有多少人多少資源來做多大,有多大的風險;系統架構設計師就是主廚,他設計具體做法;程序員就是廚師,配置管理員、系統集成人員、數據庫管理員等角色是廚房里面的服務人員。而 SQA 和測試工程師更像是第三方的檢查人員, SQA 檢查的是制作流程是否正確,材料是否使用正確,衛生是否做好了,他檢查所有人的工作,包括項目經理。 SQA 雖然沒有決定權,但是他有建議權,他向餐館老板負責。測試工程師則更像是試菜的,看看炒出來的菜有沒有合不合口味,有沒有按照客人的意思多放點辣椒,如果口味不對,他們要告訴廚房就可以了。
唉,算了, 就當混口飯吃 ,知足吧。
出局( 2004 年 10 月 T 日,雨)
又是一個陰雨天。
上班了,像往常一樣,上網看看新聞。
項目已經做完了,不過心里極其不爽。 我,雖然掛名 SQA 經理,實際成了一個打雜的,真正 SQA 工作早就拋在一邊。比如協助完成測試、配置管理,研究實用的測試工具,改進一下開發環境和工作過程,甚至幫助項目經理匯總文檔、總結實施經驗、協助客戶培訓 ……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