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風又起:是真布局還是偽概念?(2)
發表于:2018-01-16來源:證券時報作者:羅曼 吳家明點擊數:
標簽:區塊鏈
從美股長島冰茶改名長區塊鏈,到百年企業柯達宣布推出區塊鏈技術支持的照片所有權管理平臺Kodakone,再到人人網、寺庫等中概股企業紛紛展現自己與區
從美股“長島冰茶”改名“長區塊鏈”,到百年企業柯達宣布推出區塊鏈技術支持的照片所有權管理平臺Kodakone,再到人人網、寺庫等中概股企業紛紛展現自己與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的“關系”,類似的“蹭區塊鏈熱”事件可謂屢見不鮮,但結果都是一樣:股價在短時間內暴漲。不過,這些聲稱與區塊鏈有關系的公司,推出具體產品和有實際投入的公司并不多。
港股上市公司坪山茶葉去年11月將公司原有名稱“坪山茶葉集團有限公司”更名為“區塊鏈集團有限公司”。記者發現,其公司網站的畫風極不協調——大片茶園邊上多了幾個字“區塊鏈集團”。電子香煙業務的公司Vapetek決定更名為Nodechain,公司網站域名也從Vapetek.com改為nodecha.in,并表示將探索比特幣、以太坊和其他加密貨幣,公司要從美國供應商那里購買多臺采礦設備,但具體細節仍不得而知。
進入2018年,區塊鏈之“火”蔓延至A股市場,相關企業股價大漲引起市場關注。其實,早在2016年區塊鏈首次在A股市場成為焦點,該概念在A股落地后一度領漲滬深兩市。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自那以后被納入區塊鏈概念的上市公司名單不斷變化,從首批11家發展到目前的近40家。截至2018年1月15日,同花順i問財和Wind數據中顯示的區塊鏈概念股已經有近40只個股。當然,在不少新面孔入場的同時,也有之前一度因區塊鏈概念受到熱捧的個股“淡出”,例如2016年就成為區塊鏈概念股的廣博股份,目前已經不在相關平臺的區塊鏈板塊中。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9月關于ICO和比特幣市場的強監管政策落地時,A股上市公司對于區塊鏈概念的態度似乎變得低調,鮮有公司發布關于區塊鏈的進展公告,或傳出有關區塊鏈的市場消息。但在最近兩個月,一些上市公司關于區塊鏈或數字貨幣的公告集中發布,或者選擇公開平臺上闡述公司的相關業務。
不過,區塊鏈概念的炒作,已經出現分化。就在上周五,在美上市的區塊鏈概念股迅雷股價大跌27.38%,中網載線收跌24.76%。而在15日的A股交易時段,區塊鏈概念股集體下挫,卓翼科技、壹橋股份跌停。
狂歡之后區塊鏈是否有
突破性應用?
當前,區塊鏈技術依然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區塊鏈的兩個核心技術,即共識算法和加密算法,都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對于區塊鏈技術可以為社會帶來去中心化的新局面,財經學者陳思進向記者表示,不論是銀行自由轉賬、詐騙風險控制還是智能合約的執行等方面,區塊鏈都沒有帶來突破性的應用場景。
區塊鏈最初的用途是為像比特幣這樣的加密貨幣提供技術支撐,因此基于區塊鏈底層技術誕生的比特幣,是迄今為止算是最大規模的應用場景。
陳思進表示,從技術角度來看,比特幣實際上并不是一個好的支付系統——維薩(Visa)每秒能處理6萬筆交易,而比特幣每筆交易就需要2.75秒。
事實上,比特幣作為支付手段不需要中間人的無成本即時交易方式事實上早就出現,那就是現金。此外,Visa和萬事達卡(MasterCard)在以美元為基礎的銀行交易之上,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務,政府支持的銀行體系可以提供擔保、可逆性、身份驗證、審計標準,以及當資金賬戶出現異常時的調查系統,所以從系統設計來講,比特幣甚至與現有銀行體系是相反的,比如不可逆性、匿名性。去年10月初,就在國內關閉比特幣交易平臺時,多人比特幣賬戶被黑客入侵、密碼被盜,然后被洗劫一空,無法追回。
普華永道的一位分析師向記者表示,區塊鏈技術目前較大程度還處于實驗室階段,很多企業想加入到這個科技新浪潮,但苦于尋找不到合適的切入點。因此,很多ICO的區塊鏈項目缺乏好的應用場景。
陳思進進一步表示,現在人們所提出的每個區塊鏈的所謂應用,從支付到法律文件,從第三方托管到投票系統,還有所謂的智能合約,實際上都需要進行一套高難度的操作,來添加一個根本不需要的分布式的、加密的、匿名的分類賬。
當風口來臨之時,仿佛任何領域都在嘗試“+區塊鏈”,但這其中具體哪些領域適合用區塊鏈去改造?哪些嘗試具有實際應用意義?都有待深入研究。財經評論員肖磊向記者表示,從各公司紛紛介入區塊鏈來看,區塊鏈正從“小眾選手”走向“大眾情人”,但目前各公司應用類型依舊相對單一,尚處早期階段,而區塊鏈真正的潛在應用領域如金融、政務、醫療等還尚待發掘,短期尚不具備大規模落地條件。
原文轉自:http://tech.sina.com.cn/i/2018-01-16/doc-ifyqptqw000917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