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還是窮困陷阱:趣店究竟收割了誰?(2)
發表于:2017-10-25來源: 新浪財經作者:魏天諶點擊數:
標簽:趣店
首先,美國現金貸對于貸款者有基本的信用分數要求,因此貸款人群雖然在社會中屬于收入偏低的群體,但一定不處于貧困線以下;而中國許多小額貸款平
首先,美國現金貸對于貸款者有基本的信用分數要求,因此貸款人群雖然在社會中屬于收入偏低的群體,但一定不處于貧困線以下;而中國許多小額貸款平臺對于借方沒有任何要求。有網友曬出自己向幾十家平臺總共貸款近20萬的記錄,并鼓勵大家效仿其貸款不還的行為,表示平臺并沒有任何有效的催債手段。
其次,美國的信用體系相對完善,每個人都擁有一個獨一無二的社會
安全號作為身份識別,一旦信用記錄出現污點(甚至只是晚交房租這樣的“小事”),在租房、租車、信用卡申請、貸款申請等方方面面都會受到極大影響,幾乎寸步難行。
而在中國,雖有芝麻信用等評分體系出臺,但統一的信用體系尚未完全建立,如何將個人金融活動納入評分體系的標準也未確立,信用體系應用的場景更加有限,多年來對于信用與契約觀念的缺失,更加大了現金貸風險控制的難度。
在中國,消費貸款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比起美國市場更加廣闊,同時也展現了更多的不穩定性和復雜性,執行監管時也必然要考慮到更多的風險。
關于借款利率,我國明確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
在招股書中,趣店承認2016年的交易當中,年化收益率約在59.5%,大幅超過36%的上限。為確保合規,趣店在今年做出了一系列產品調整,但部分產品仍被指年化收益率達42.6%左右。
利率過高的問題不僅僅存在于趣店一家,宜人貸等其他平臺都被指年化利率超標,同時壞賬率攀升。趣店面臨的問題在現金貸行業不僅典型,而且普遍。
但從大趨勢來看,整頓監管逐步加強,年化利率得到控制,信用體系日益健全,信息透明度上升,暴力催債得到遏制,趣店事件的發酵也給大家做了一場全民金融科普。摸石頭過河的人們,是不是也可以期待在這場游戲中能夠收獲什么,而不是一味地被收割。
目前在中國,個人和中小企業能夠選擇的貸款渠道非常有限,各大金融機構對于借款用途和額度都有著諸多限制, 現金貸如果利用得當,能夠為個人及中小企業提供合適的融資渠道,從而拉動消費、促進投資,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雖然輿論把如今現金貸貸款的動因歸結于財商不夠、自控能力不足,但實質上是中低收入群體對于方便靈活的小額貸款的急迫需求和傳統融資渠道的缺位。如同校園貸已被叫停,但大學生對于小額短期資金的需求卻沒有消失。對于這部分群體來說,收到現金遠比利息和信用更重要。
退一步說,現金貸是他們“沒有選擇的選擇”。將現金貸消費者一味稱為“腦子都還沒有長全,就被收割的人”,未免過于高傲與粗暴。
2017年僅剩兩個月,拍拍貸、和信貸等小貸平臺將接連在美股市場亮相,企業們追趕著這波現金貸乃至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熱潮,生怕分不到這塊大蛋糕。然而這蛋糕離做大分明還遠得很,趣店CEO羅敏有句話倒說得沒錯,“我才34歲,還有很長的路。”就像這剛剛成型的市場,企業若急著收割消費者,必將最終被市場收割。
原文轉自:http://tech.sina.com.cn/i/2017-10-24/doc-ifymzqpq366903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