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一周年 爆紅后變成一盤容易被搞砸的生意?(3)
發表于:2017-06-15來源:新京報作者:曹憶蕾點擊數:
標簽:知識付費
真正解決問題的知識才會有市場 6月12日,蜻蜓FM推出《矮大緊指北》,一檔由高曉松聊詩與遠方的音頻付費節目。 在發布會上,高曉松將知與識拆開,知
真正解決問題的知識才會有市場
6月12日,蜻蜓FM推出《矮大緊指北》,一檔由高曉松聊“詩與遠方”的音頻付費節目。
在發布會上,高曉松將知與識拆開,“‘知’很簡單,就是一加一等于二。這個沒什么可付費的。但是‘識’是一個人踏遍千山萬水尋找的、最終形成體系的東西。當然‘識’是更值得付費的。”
其實,高曉松將“知”與“識”的對比,透露出知識付費市場的焦慮:用戶需要什么?什么內容能帶來價值?平臺的機會在哪里?
郭嘉將目前市場上的付費內容分為三類:一種是短期內解決問題的方法論;一種是具備結構化、體系化的課程、系列講座;一種是提供價值觀,消費者對價值觀有高度的認可。
《矮大緊指北》屬于第三種?!稌哉f》、《曉松奇談》等節目為高曉松積累了一票粉絲,他已然成為具有號召力的IP。此前,蜻蜓FM上線的高曉松免費音頻,累計播放量達9億。
社交媒體崛起后,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從門戶網站轉向微博、朋友圈,其原因是人們對大V、對有影響力個人的認同超過對信息本身的渴望。
相繼推出蔣勛、高曉松后,郭嘉認為內容付費不僅僅是做知識的梳理,還要有強人格魅力,帶有分享者個人品位與審美。
同樣在找用戶價值的朱峻修瞄準了第一種。什么是剛需?在他看來,一個高中生如何將分數從60分提高到90分,這是可見效果、可衡量的問題。
生活
回歸日常,無論矛盾大小,最終都會被拆解成一個一個小問題。母親在哺育期如何喂養,練出一手好字,擁有主播般魅惑聲線……朱峻修認為這些問題有方法論可循,可被解決。
同曲凱所思考的一樣,“只有這個產品,只有這個行業真的在解決問題,才能長久地存活下去”。
崔書馨認為,知識付費平臺的產品重點應該落在:發現知識、知識增值、知識輸出,目的是讓用戶增強黏性。
未來:出版業還是教育業?
早前,果殼、分答創始人姬十三曾表述過,知識付費的行業本質——終身教育業。
“當王思聰收割了20萬,分答也就到頭了”,當分答借著王思聰等大V和網紅引爆輿論時,尋找中國創客曾經發表過評論認為,王思聰的出現,標志著知識付費模式依然沒有走通。依賴大V的IP價值,分答模式和知識變現還是兩碼事。
內容付費是否行得通,在3月8日的行業溝通會上,羅振宇曾解釋,“內容付費的新機會的出現,根本原因是整個社會大潮的變動使得曾經的知識交付三大產業——教育、出版和傳媒產生了產業板塊之間的松動。”
得到的用戶畫像是終身學習者,“他們年齡、身份、地位、狀態各不相同,可能唯一相同的特征就是,強烈的求知欲。”
但教育、出版和傳媒之間,真的有行業松動的可能嗎?內容付費能成為知識行業中的第四極嗎?
朱峻修并不樂觀,“如果知識付費不能成為與教育、出版和傳媒并行的第四種行業,只是這三種業務品類的延伸”,缺少資源積累的新玩家入場后,可能面臨的是巨頭的威脅。
有用戶表達了樸素的懷疑,“用戶需要的和用戶想要的是兩回事。誰都知道體系化、有深度的知識對人有益,但是這些東西往往艱深難懂,究竟有多少人愿意為費錢又費腦的東西買單呢?”
錢奕認為知識學習是反人性的,當學習沖動、自我約束并不緊迫時,每一款內容付費產品最終沉淀一批用戶。
而當知識付費開始衡量學習價值時,知識付費與在線教育的區別究竟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