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消息,近日央視曝光對網購平臺進行的深入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抽查的9個電商平臺中7個在賣假冒或質量不合格商品,問題率約為77.8%。
網購商品監測結果顯示,所有抽取的92件樣品中有38件樣品是非正品,存在假冒偽劣、翻新、產品含量與宣傳不符、無3C認證、非授權正規渠道銷售等問題。以手機為例,購買的7部手機產品中有5部都是非正品,這5部除1部購買自中關村電子商城外均購自淘寶網。
銷售非正品的網站涉及京東、淘寶、天貓、1號店、中關村電子商城。淘寶網分布樣本數量最多,正品率最低,51件樣品中有32件非正品,正品率僅為37.25%。目前,國家工商總局已對相關違法經營者和第三方網絡交易平臺經營者進行依法查處。
據了解,2014年下半年,國家工商總局、中國消費者協會兩次對網絡交易平臺上銷售的商品進行的質量檢測。從服裝、化妝品到化肥、潤滑油等一些其他用品,大多商家都宣稱自己銷售的知名品牌是合格產品,來自官方正規渠道,還接受專柜驗貨。但一些商標權利人卻向工商部門反映,這其中有很多是假貨。
據央行統計,2014年上半年,我國網購用戶達3.5億人,平均每人消費超過3000元,網上消費總額達到1.05萬億元,但這一數據與電商自己的數據相比較還略顯保守。
1月27日消息,工商總局網絡監管司近日出臺《2014年下半年網絡交易商品定向監測結果》,指出監測共完成92個批次的樣品采樣中,淘寶網正品率最低,僅為37.25%。淘寶官微以“一位80后淘寶網運營小二”的名義發表公開信,反駁工商總局網絡監管司司長劉紅亮稱,報告不僅抽樣太少、邏輯混亂,還存在程序違規問題。公開信還吐槽稱,您是“伐開心,打淘寶”,“開心了,也打打淘寶”。
公開信指出,看不懂工商總局“屢次抽檢和報告中,不同的標準和神一樣的邏輯”。在這92個批次的樣品抽檢中,某電商只抽查了1件,得出了正品率為0的結論。另一家電商只抽查了3件,得出正品率100%的結論。而在淘寶網上一共抽檢了51件商品,得出了淘寶僅37%的正品率,也就是63%的售假率。
公開信還指出,假貨的源頭在線下,線上是線下的一面鏡子。淘寶愿意提供假貨全部的假貨線索,請劉紅亮司長來淘寶打假。(明宇)
以下是“一位80后淘寶網運營小二”公開信全文:
尊敬的工商總局網絡監管司劉紅亮司長,發這封信前,我深思很久。常言說:民不與官斗,商不與工商講理。我相信我的同事過去幾年,包括現在一定在尋求跟您再次溝通的可能,我想他們也實在沒辦法了。冒著給公司闖大禍,被公司開除的風險,我為自己多年打假的努力,也為那些我天天服務的,起早貪黑誠信經營的創業者的名譽,對您斗膽擊鼓。
此刻,您領導的工商總局網絡監管司,通過不斷抽檢系列報告,成功證明了在中國,網絡購物是多么的不安全不可靠,數百萬網絡商家是多么的狡詐,五億的消費者是多么的盲目和愚蠢,中國制造是多么的天下烏鴉一般黑。
此刻,海內外媒體都在爭相報道,中國官方(貴司)日前公布的2014年下半年網購商品的抽查結果:全國網購的正品率不足六成,更點名指出注冊用戶超過5億人的淘寶網最多假貨,售假率高達63%。
我們接受神一樣的存在,但我們看不懂的是,屢次抽檢和報告中,不同的標準和神一樣的邏輯。
您看,貴司此次共抽檢了92批次商品。某電商只抽查了1件,得出了正品率為0的結論。另一家電商只抽查了3件,得出正品率100%的結論。而在淘寶網上一共抽檢了51件商品,得出了淘寶僅37%的正品率,也就是63%的售假率??墒?,淘寶日均在線商品總量超過10億件。何況,淘寶是擁有數百萬商家經營的大平臺,居然是和自營的B2C商家放在同一緯度比較,如果不是疏忽,那么必定是故意。
學語文的,數學往往最好。中國足球都雄起了,可見避免黑哨對市場多么重要。
以此類推,您就認為,非授權渠道就等于非正品。這個新的“罪名”很具創造性(這讓人想起幾十年前的投機倒把罪)。但是尊敬的劉紅亮司長,請允許我們斗膽直言一個常識:非授權渠道不等于非正品!因為,不是所有的品牌都擁有從出廠到銷售最后一環的完整授權體系。
原文轉自:http://www.techweb.com.cn/internet/2015-01-29/21206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