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軟件Bug觸發的問題,NASA宣布終止“深度撞擊號”彗星探測任務
發表于:2013-10-29來源:作者:黃利民點擊數:
標簽:bug
9月20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方宣布終止“深度撞擊號”彗星探測任務。
9月20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方宣布終止“深度撞擊號”彗星探測任務。
2013年8月8日,控制中心最后一次和“深度撞擊號”航天器通信,之后便失去聯系了。 據NASA 的A’Hearn 稱,“基本上是千年蟲問題(Y2K problem)導致一些軟件不能正常翻轉日期。(譯注:比較諷刺的是)航天器的故障控制軟件會誤讀(misread)任何2013年8月11日之后的日期,這觸發了“深度撞擊號”計算機一系列無休止的重啟。” 盡管控制中心嘗試多次向航天器發送正確指令,但還是未能控制太陽能板正對太陽,搭載的電池消耗殆盡,寒冷的氣溫破壞機載設備,基本上凍結電池和推進系統。在失去聯絡一個月后,NASA 只能結束彗星研究任務。
【補充信息】深度撞擊號(Deep Impact)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彗星探測器,設計用于研究坦普爾1號彗星核心的成分。
探測器于2005年1月12日成功發射,同年7月3日釋放撞擊器,并于2005年7月4日05時44分(UTC時間)成功撞擊坦普爾1號彗星的彗核,地球在8分鐘后接收到撞擊事件的發生。(維基百科)
原文轉自: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