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語義理解是一個需要不斷優化的過程,每一個用戶的參與都將對智能語義理解的完善做出奉獻。
第三,應用誰開發?
Siri 的前提是要有語音識別功能,這個功能的門檻之高,已經讓很多開發者望而卻步。幸好,國內有科大訊飛的語音云開放平臺,為普通開發者提供了語音識別和語音合成的功能,讓中文 Siri 的開發有了基礎,智能 360 和 Airi 等產品就是基于訊飛語音云平臺實現的。
作為普通開發者,使用語音云平臺研發產品是很正常的。但如果真的想做成 Siri 這種大眾性應用,核心技術卻掌握在別人手里,這是致命的問題。所以,真正能夠做出中文 Siri 應用的,應該還是科大訊飛這種掌握核心技術的公司。
第四,語音服務器的成本太大?
語音服務器的成本問題對于創業公司來說,確實是個大問題。但事實情況是,需要承受這個壓力的,可能只有科大訊飛和谷歌,因為一般公司目前連語音技術都沒有。
科大訊飛在 2010 年推出了開放的語音云平臺,目前用戶規模已經達到 2500 萬。3 月 22 日,科大訊飛還將發布新一代的語音云,可見科大訊飛對于語音云開放平臺的投入力度很大。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相信科大訊飛還是有實力克服用戶擴張帶來的服務器成本和帶寬壓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