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安全江湖又不太平,圍繞360董事長周鴻祎和“360之父”、現金山網絡CEO傅盛的“私人恩怨”最為引人關注。微博上出現了“謠言和口水齊飛,水軍共馬甲一色”的奇觀,其激烈程度僅次于3Q大戰(筆者稱之為“小3Q大戰”)。
圍繞這一事件,篇幅最長、細節描述最多、傳播面最廣、可參考價值最大的兩篇文章,恰好都是口述歷史。分別是由財新網專欄作家程苓峰、360首席架構師李釗撰寫的,原文鏈接如下:
程苓峰:《傅盛口述歷史:我不是林彪》
http://www.kjueaiud.com/ceshi/news/itdongtai/2011/1022/203389.html
李釗:《傅盛離職內情:從360叛將到騰訊馬前卒》
http://www.kjueaiud.com/ceshi/news/itdongtai/2011/1021/203388.html
李的文章作為“職務作品”,當然代表的是360方的說法;程苓峰的身份雖然是第三方,但考慮到騰訊和金山的戰略同盟關系,該文可以認為是金山方的說法。盡管程苓峰一文由于眾多業界BOSS(包括800多萬粉絲的李開復)傳播面更廣,但俗話說“有理不再聲高”,對于八卦愛好者、圍觀控來說,這兩篇文章是最佳研究線索。
下面筆者就來從字面和邏輯上分別為大家賞析一下兩篇奇文。(本文較長,為了讓大家看得更清楚,筆者用一個表格將要點概括出來。)
|
《傅盛口述歷史:我不是林彪》 |
《傅盛離職內情:從360叛將到騰訊馬前卒》 |
兩篇文章的硬傷 |
1、毛、劉、林的比喻存在問題; 2、白起的故事引述歷史有誤。 |
1、試圖否定傅盛為360之父,但證據有誤; 2、指責金山數據作假,但火燒到自己的院子。 |
兩篇文章的邏輯問題 |
1、將傅盛離職單純概括為“功高震主”; 2、“功高震主”原因過于單一。 |
1、3Q大戰的內幕部分臆測成分很重,且與360之前宣傳完全沖突; 2、360隱私事件的表述自相矛盾; 3、譚曉生入職部分描述悖于常理;
|
筆者的結論: |
《傅盛口述歷史:我不是林彪》可以作為片面的一家之言,《傅盛離職內情:從360叛將到騰訊馬前卒》不足采信,最大的敗筆是把周鴻祎、馬化騰的形象完全在公眾面前顛覆,讓可信度大打折扣。 |
一、兩篇文章的硬傷
所謂“硬傷”,就是用基本的事實錯誤,或者說用腳趾頭考慮都可以發現的錯誤。先來看看《傅盛口述歷史:我不是林彪》一文中的硬傷:
1,毛、劉、林的比喻不恰當:文章中將周鴻祎比喻為毛,將傅盛比作劉或者林。雖然毛的某些性格與周類似,但以政治人物與商場人物做對比,本身就不恰當。該文試圖讓公眾將傅看成了劉,但別忘了,劉也不是絕對的正面形象,比如在三年自然災害中,劉就犯錯了。
2,白起的典故:文章中講了一個歷史典故,即戰國時期白起“抱病不出”的故事,與歷史事實有嚴重出入。白起是戰國時期有名的大將,但和秦始皇沒關系,白起的主子是秦昭王。
再來看看《傅盛離職內情:從360叛將到騰訊馬前卒》一文中的硬傷:
1、關于360之父:文章中說“我就讓曹曙去注冊了一系列360打頭的域名……而傅盛是在05年11月才進的奇虎”。這一段中,文章試圖證明在傅盛到之前就確立了360安全衛士的品牌名,進而證明傅盛不是360之父。但了解那段歷史的人都知道,360最早的域名是360safe.com,而通過Whois查詢,該域名的注冊時間是在2006年5月,此時傅盛已入職。
2、關于指責金山數據作假:文章中說“這兩天又拿第三方數據來吹,說什么用戶上億,我一看金山的上升曲線,就是在最近突然間來了個陡峭的轉折和上揚。中國的第三方數據,您懂的。”實際上,360公司公開的IPO路演材料中引用的數據也來自艾瑞,攻擊競爭對手沒錯,但是這一把火也燒到了自己身上。
二、兩篇文章邏輯不通之處
所謂邏輯,就是常理,或者說事實的推導。先來看看《傅盛口述歷史:我不是林彪》一文中的邏輯問題:
1、關于傅和周關系的走向:文中有一段是“不過,正是周鴻祎的徹底轉變,開始把傅盛架到了一個關鍵且險要的位置上。最早時,搜索即奇虎;后來,搜索+360即奇虎;現在,360即奇虎。傅盛的位置懸了。”
這應該是一個因果關系的評述,因是“現在,360即奇虎”,果是“傅盛的位置懸了”。這里經不起推敲,按照常理,一家公司A業務做起來了,B、C失敗,A業務負責人更迎受到重視。所以這里邏輯的錯誤在于,或許“傅盛的位置懸了”是真實的結果,但“現在,360即奇虎”應該并非所有的原因。從文中的描述來看,綜合李釗一文可以分析,傅離職360還應該有:
1)面對老板周,傅在處理問題上不夠圓滑,太直接,用俗話說“太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