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讓“熊貓”把香燒完
從2006年11月開始,一只(群?)原本憨態可掬的熊貓讓不少人“談貓色變”,特別是它手里的那三炷香,到底在為誰燒和在為什么而燒留給了人們太多的遐想空間,不過在其對 網絡 對億萬臺電腦的威脅和損害面前,那種詩化的“燒香遐想”多少有些無奈和悲壯,特別
從2006年11月開始,一只(群?)原本憨態可掬的熊貓讓不少人“談貓色變”,特別是它手里的那三炷香,到底在為誰燒和在為什么而燒留給了人們太多的遐想空間,不過在其對
網絡對億萬臺電腦的威脅和損害面前,那種詩化的“燒香遐想”多少有些無奈和悲壯,特別是當其近來由“熊貓之身”變化為“頭頭金豬”時,沒有人知道接下來會是什么的到來。
關于“熊貓燒香”燒拜出來的結果不再需要多說,關于其到底應該是2006年的還是應該是2007年的“毒王”也不需要多講,單就附著在這“三炷香”上面的各種現象來看,就完全有理由肯定地說一句:熊貓手里的這幾炷香還不能燒完!
首先來說,這次借助“熊貓燒香”又炒紅炒熱了太多,而其中受益最大就是那些商業目的之下的公司企業們,這里面不僅有網絡公司更有殺毒軟件業者們的,而在各自的需要之下,自然不會輕易地容許“熊貓們”手里的“三炷香”很快地燒完,因為那里面飄繞著不菲的眼球兒點擊量和巨大的“查殺商機”!
很現實的,在這場跨年度的對“熊貓燒香”的絞殺和報道過程中,其背后衍生出了太多病毒以外的東西,而因此也讓這場原本單純的對病毒程序的技術層面上的角斗徹底地變成了一場復雜的“炒病毒經濟”,特別是在這個便于各種炒作的網絡平臺之上,“能燒和會燒香的”已經不單單的再是那只“熊貓”。
其次,這三炷香不能很快地燒完的第二個理由是病毒制造者們的需要,一如某些人猜測的那樣,制造這種病毒的人(群體?)很可能有著明確的商業目的,所以在他們的目的沒有最終實現(也許永遠不會有實現)以前,不管是熊貓的“燒香膜拜”還是金豬的“拱咬”都會繼續下去,如此,又怎么會有結束。
根據所謂病毒專家和專業人士們的對“熊貓燒香”病毒現象的解讀來看,已經很難將這種病毒及其變種簡單的看成一場技術上的博弈,特別是在時間之下的那種堅持,已經明顯的表現出病毒編寫者的其他目的,而如果真的象行業人士猜測的那樣,這是一群人有著明顯商業的利益的目的來“興風作浪”,那么最可怕的絕對不是現在的這只“熊貓”或者“金豬”,而是后面接連而來的那群“熊貓們”,如此,這“三炷香”又怎么會很快地燒完呢。
最后就是如果簡單的來看待“熊貓燒香”現象,也不應該讓其這么快的“拜完”,因為最起碼在“熊貓”面前,已經給我們公共網絡和個人電腦在
安全性方面又殘酷的上了一課,特別是給那些曾經自詡自己的
服務器如何如何的
安全、自己的程序如何如何的完美以及自己的查殺技術如何如何的高超的人們臉上接連的扇著耳光,若假如很快地讓這些人“滅了”熊貓及其手里的那三炷香,相信這些人很快又會“好了傷疤忘了疼”。再者說,“熊貓燒香”也會從一個方面促使各家行業者們加強自身的軟硬件技術
安全設計,以避免“熊貓再來”。
不管從哪個方面,短時間內都不能讓“熊貓的三炷香”燒完,因為一旦香燒完了,會斷了某些人的“戲路”,更會斷了太多人的“財路”,在如此雙重需要之下,“熊貓香兒高高燒”的這一拜會繼續拜下去,說不定,還會因此燒出新一輪的“網絡經濟”?!
原文轉自: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