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uby id="5koa6"></ruby>
    <ruby id="5koa6"><option id="5koa6"><thead id="5koa6"></thead></option></ruby>

    <progress id="5koa6"></progress>

  • <strong id="5koa6"></strong>
  • VisualStudio2005 改善團隊開發的人力負擔與協調默契

    發表于:2007-05-15來源:作者:點擊數: 標簽:團隊nbsp改善
    VS2005為落實軟件開發生命周期與流程管理,而明確區分角色(但同一人可擔任多種角色)與權責,讓企業重新調整組織結構,卻可能帶來額外的人力負擔,以及信息共享的困難。 角色與分責所增加的人力負荷 VS2005采用軟件開發生命周期,作為企業在選擇信息系統發
     
       

    VS2005為落實軟件開發生命周期與流程管理,而明確區分角色(但同一人可擔任多種角色)與權責,讓企業重新調整組織結構,卻可能帶來額外的人力負擔,以及信息共享的困難。

    角色與分責所增加的人力負荷
    VS2005采用軟件開發生命周期,作為企業在選擇信息系統發展方法論(System Development Methodology)時的標準流程,其特征是將開發流程區分為幾個連續階段(3個~20個不等),標示著不同的系統發展成果,實作時則配合專門的技術角色(分析師、架構師、開發人員、測試人員與項目經理等),目的是容易管理、分層負責與確保軟件質量。VS2005則在軟件開發生命周期中定義出區分架構師(Architect)、開發人員(Developer)、測試人員(Tester)與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并將軟件依角色區分為3種版本:Team Architect、Team Developer、Team Tester等,項目經理的權責則包含在Excel或Project上,可與Team System整合。

    以工具區分角色的做法對大型開發團隊而言,終于有對應的專屬工具,但對中小企業而言,通常由一人扮演多種角色,而不同角色下工具卻能強迫兼職的人不至于混淆工作,以致于難以追蹤工作進度(這是造成中小企業軟件項目?!钢毓ぃ≧e-work)」的原因)。

    另一點附帶的優點是應用軟件生命周期對中小企業主管而言,仍是艱澀的觀念,但微軟卻可以透過功能與版本的區分,再加上整合,使初學者跟著工具所規范的功能,即可以完成軟件開發生命周期。

    角色與分責是軟件工程化的精神之一,我們可以用半導體制程的方法來比擬,生產線將晶圓的制作手續上區分為黃光制程、薄膜制程等,各制程緊守著本身的生產責任,達到整體流程標準化(SOP),而制程整合工程師負責排除制程缺陷問題,并確保高良率等。但角色與分責使得企業的開發團隊中常一人分飾多種角色的問題,以及人力精簡的目標又重回原點。為了角色與分責勢必增加人力,但這對企業而言,原本因為信息單位只是消耗預算的單位而精簡人力,若為了軟件質量而朝向工程化,形成兩難的局面。即使敏捷式開發方法能解決人力問題,但企業中開發角色的賦予,并非如工程師所愿。他們常因為主管的臨危受命下擔任救火隊的角色,使得角色混淆問題嚴重,VS2005雖立意良善,但企業勢必在現實與工具間取得平衡點,而且還要取得所有成員的共識,否則萬用的瑞士刀只是用主刀來切水果,不免大材小用,而且這樣的狀況下,VS.NET 2003已能應付需求,不需要升級到VS2005。

    團隊協同作業難以溝通與培養默契
    如果VS 2005只是區分版本,那么過于小看此次改版。軟件開發生命周期注重反復式的過程,以逐步提升軟件質量,而在反復改進過程扮演開發方向控管的操舵手:項目經理,不再置身事外。VS2005此次也針對項目經理開辟專屬的工具:Team System,讓項目經理與開發人員因為使用共通的工具而使用共同的語言溝通,不再像是局外人。

    Team System也讓開發工具轉為開發與管理平臺,讓開發人員可以分享資源,更重要的是讓項目經理可以從集中式平臺監督軟件項目。以往開發工具為單機版時,各成員的工作成果均保留在個人計算機,項目經理僅能透過威脅利誘的方式,才能匯整各成員的成果成為項目進度,但此時項目經理不但被架空,而且形同虛設。

    為了管理創意成果供貨商莫不絞盡腦汁,像Borland便在StarTeam產品中內建Repository(中央儲存庫),這是一種中央控管的數據庫,用于有系統與結構化地儲存軟件開發過程的各式數據、圖表與程序代碼等。微軟則在Team System連結SQL Server 2005達到相同的功能,而且N-Tier架構強迫軟件工程師在開發過程便進入項目控管,而不是寫完程序后才決定要不要歸建到項目檔中。這讓開發更有效率,也讓軟件工程師專注在程序開發上,而不是與管理有關的瑣碎、例行事務上。

    VS2005觸及開發團隊合作的痛處,這牽涉到開發人員技術本位與文人相輕的老問題?!杠浖谑郑ㄋ追QHard Coding的工程師)」與規畫架構的架構師不平等的工作任務與負擔,以及最后把關的測試工程師所背負的壓力,都會在團隊中形成各自為政的問題。最常見的是測試工程師與開發工程師難以取得協調,以及資歷高于項目經理的資深工程師,對流程與管理的抗拒,特別是這些人掌握舊式語言(如corba語言)或舊型主機(Legacy System)的維護等,使得項目經理的權威受到挑戰,以及對團隊向心力都形成威脅。單從工具的角度無法面對這些問題,然而,以工具要求團隊合作只是讓問題浮上臺面,但企業可能沒有心理準備面對這個積弊。

    項目進度控管與信息共享矛盾
    VS2005實作軟件項目管理,并不同于一般我們所謂的項目管理,目前技術上能實踐的部份,僅只于與軟件工程所要求的軟件質量相關的績核項目,例如原始程序代碼或臭蟲數量等。

    項目入口網站(Project Portal Website)主要是突顯出項目管理并非項目經理本身的事,而是所有關系人(Stakeholders)都應了解,隨時隨地都可看到最新進展。此外,軟件開發項目的特性是集合各種技術專精的人員,入口網站有助于分享信息,這在臺灣中小企業的信息項目正面臨這個嚴重問題,也就是成員將技術信息藏私,以展現他在團隊的地位。James Lewis提出兩個建議,能讓項目運作更有效率:

    1.重要成員擁有較充足的信息時,許多的決定就可以自行處理,不必事事求教于項目經理。

    2.信息具有自我組織的特性,當所有團隊成員都能一同分享項目經理的信息,并加以使用時,對整個團隊的幫助最大。

    簡單地說,無論是項目經理或工程師,對任何成員蒙蔽信息都會造成不滿,并延燒到其它成員而瓦解向心力。微軟也注意到信息分享在軟件項目上的重要,當VS2005每次新增一個專案,便會對應在內建的WSS(Windows Sharepoint Services)上對應開啟一個WSS網站,不僅用于項目現狀與臭蟲數量回報等。此入口網站也支持Excel與Project(VSTS可取代Project Server),項目經理在指派任務后,將任務分配上傳到WSS網站或整合所有信息?,F實中,信息部門常因為緊湊的接案與結案等過程,少有喘息空間,遑論有空分享信息與文章,而且入口網站的績效報告是工作上的無形壓力,多數人不會主動面對。

    開發流程與創意、彈性的沖突
    微軟在VS2005工具中用于描繪軟件開發生命周期的方法論(Methodology)稱為:Microsoft Solutions Framework(MSF),涵蓋軟件開發與基礎環境部署等完整流程的中介模型(Meta-Model)。VS2005內建兩種主流的流程模板,分別是MSF for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與MSF for CMMI Process Improvement。顧名思義,前者適用于小型團隊所使用的敏捷式開發流程,講求測試與原型(Prototype)、較短的開發循環與持續整合等;后者則適用于大型開發團隊,注重嚴謹的開發流程,并符合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Level 3的要求。

    開發工程師的毛病是技術本位,缺乏管理的思維,當然也缺少被流程制約的性格。另一個問題是他們常被項目擠壓時間,而這些項目都是主管為了利潤而接回來的,此時,他們會為結案而犧牲各階段性流程上所需的報告、文件等成果,并視為末枝小節造成流程混亂。人們都知道工具是死的,但遵守制度考驗著成員間的默契。 

         

    原文轉自:http://www.kjueaiud.com

    老湿亚洲永久精品ww47香蕉图片_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北美法律_国产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_久久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

  • <ruby id="5koa6"></ruby>
    <ruby id="5koa6"><option id="5koa6"><thead id="5koa6"></thead></option></ruby>

    <progress id="5koa6"></progress>

  • <strong id="5koa6"></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