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預期指標的性能測試;
(2) 并發用戶的性能測試;
(3) 疲勞強度和大數據量的性能測試;
(4) 服務器性能測試;
(5) 網絡性能測試;
在具體的Web性能測試用例設計中,往往和測試工具結合起來,把服務器、網絡性能測試的用例設計與前三種類型性能測試的用例設計結合起來進行。例如MI公司的LoadRunner就能在進行壓力測試的同時,完成后面兩類測試的數據采集工作,因此后面兩部分的測試用例設計可以和前面融會在一起,在第5章的案例多采用了這種方式來進行設計。
Web性能測試用例設計模型在2.3節進行詳細的討論。
第三部分:模型使用方法,本部分內容討論如何在工作中使用“Web全面性能測試模型”,具體在2.4節進行詳細的討論。
1.2 Web性能測試策略模型
本節主要介紹Web性能測試策略制定方法。性能測試策略一般從需求設計階段開始討論如何制定,它決定著性能測試工作將要投入多少資源、什么時間開始實施等后繼工作的安排。其制定的主要依據是“軟件自身特點”和“用戶對性能的關注程度”兩個因素,其中軟件的自身特點起決定作用。
軟件按照用途的不同可以分為兩大類:系統類軟件和應用類軟件。系統類軟件通常對性能要求比較高,因此性能測試應該盡早介入。應用類軟件分為特殊類應用和一般類應用,特殊類應用主要指銀行、電信、電力、保險、醫療、安全等領域類的軟件,這類軟件使用比較頻繁,用戶較多,一般也要較早進行性能測試;一般類應用主要指一些普通應用,例如辦公自動化軟件、MIS系統等,一般應用類軟件多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性能測試策略,比如OA系統,可以早開始、也可以最后進行性能測試,這類軟件受用戶因素影響比較大。
用戶按對性能的關注度的不同一般可以分為四類,即特別關注、中等重視、一般關注、不怎么關注,這么劃分主要是為了說明用戶對性能測試的影響。實際上,用戶不關注性能并不意味著測試人員就可以忽略性能測試,但是如果用戶特別關注性能,測試人員也應該特別重視性能測試。表2-1列出了性能測試策略制定的基本原則(注意:這里的用戶是廣義范圍的用戶,包括所有和產品有利害關系的群體。因而不單單指最終使用產品的用戶,這些用戶既可以是提出需求的產品經理,也可以是公司的董事會成員,甚至是項目的研發人員)。
表2-1性能測試策略制定基本原則
從表2-1可以看出:(1)“系統類軟件”、“特殊應用類軟件”應該從設計階段開始進行性能測試;(2)制定性能測試策略的主要依據由軟件的特點來決定,用戶的態度對策略會有一定的影響,但不是決定因素。
軟件的特點決定性能測試策略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一般應用類軟件”本身對性能要求不高,發生性能問題概率不高,因此可以通過提高硬件配置來改善運行環境,進而來提高性能。不過這也不是絕對正確的觀點,例如一個幾千用戶來使用的OA系統,仍然要高度重視性能,不管客戶對待系統的性能是什么態度。
雖然從硬件方面解決性能問題往往更容易做到,同時還可以降低開發成本,但是也不能過分讓用戶進行較大的硬件投入,否則會降低“客戶滿意度”,調整性能最好的辦法還是軟硬件相結合。
“用戶對待系統性能的態度影響性能測試策略,但不起決定作用”的根本原因是最終要把產品交付給用戶來使用,而不是做出來給用戶欣賞。因此不管用戶是否重視性能測試,甚至根本不關心,對于性能要求高的軟件產品也應按照表 2-1的策略來執行性能測試。只是如果用戶如果特別重視性能這方面,這意味著測試團隊可能將要進行更多的成本投入,因為有義務使用戶滿意。
下面是一些Web性能測試策略制定的案例。
案例一:一個銀行卡審批系統的性能測試策略制定案例。這個項目的性能測試策略從立項時開始制定,貫穿整個項目的執行過程(在5.3節將會進一步討論本案例)。
銀行卡業務系統屬于特殊應用軟件,加上用戶高度重視性能,因而采取的策略是從設計階段就開始進行性能測試的準備工作,案例詳細信息如表2-2:
原文轉自:http://www.uml.org.cn/Test/201106211.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