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資源消耗往往是制約產品指標的重要因素,是我們在性能測試中需要特別關注的指標。資源消耗包括CPU、內存、硬盤、網絡帶寬等。
2 性能指標的統計
1) 單次業務相關的指標可以通過統計日志信息來計算。
2) 連續業務相關指標需要從長時間、高壓力的性能中統計和分析。
3) 資源消耗指標可以通過監控進程占用的資源、機器系統的資源變化來觀測。
其中,常見的性能分析工具有vmstat、top、free、iostat等。
3 性能指標的分析
指標分析的原則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是總的方法是盯住單場景,觀察各項指標變化趨勢;針對多場景,分析不同參數下的變化。需要注意到是,操作系統總是盡可能的去使用CPU和內存等資源,因此CPU滿負荷或者內存free較小并不能說明該資源出現不足。
在判斷資源短缺和瓶頸時需要綜合分析資源間的制約關系,并觀察各個資源值的變化。下面主要對資源消耗的各個指標進行分析。
其中,資源間的制約關系:
1)物理內存不夠時會使用交換內存,使用swap會帶來磁盤I0和cpu的開銷。
2)Linux可以利用空閑內存作文件系統訪問的cache,因此系統內存越大存儲系統的性能也越好。
六、總結
希望這份總結對大家有所幫助,總結是必要的,但僅僅是總結而已。個人理解,性能測試是一門意會大于言傳的測試。屢試不爽、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