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藍色曲線與黑色區線只是我們常見兩種曲線?,F實的測試中可能出現各種樣式的曲線。當然還要看你做測試的細度,比如,10個用戶是系統的拐點,如果你做完5個用戶的一輪測試后,就是20用戶的測試。那么畫出來的曲線就變成斜線,拐點將被護忽略掉。
吞吐率圖分析
橫坐標虛擬用戶數
縱坐標有吞吐率(服務器端)
紅色虛線,表示一種理想的狀態。
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吞吐率也在持續增加。
黑色曲線,表示現實系統的吞吐率狀態。
剛開始吞吐率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逐漸變大,當大到一定程度時,逐漸平緩直到變成一條平線。
如果用戶還在持續增加中,那么吞吐率有可能下降,直到系統掛掉。
為什么會是這樣呢?我們通過另一個例子來說,大家都在城市生活,相信上下班高峰期都會遇到堵車。在比較重要的紅綠燈路口常會見到堵車現象。假如每個綠燈可以通過10輛,前期來三五輛車,遇到綠燈,一次都過去了。到了下班高峰期,車子變多,一下來了20輛,但這個路口的綠燈每天只能通過10輛,所以,這個時候,路口的通過率不會根據車輛的增加而繼續增加。
好的系統好像好有個好的交警在位置秩序,雖然車輛還在增加,但每個車輛都有條不紊等待通過路口。
不好的系統如路口趕上交警拉肚子,車輛在增加,后面車輛等得不耐煩就往前擠,結果稿得互不相讓。好嘛!之后還每個綠燈可通過10輛,現在只能有一輛車從夾縫中脫離苦海了。
響應時間圖與吞吐率圖并不是我們一輪性能測試下來就能得到結果。需要經過多輪測試才能得到。設置不同的用戶數量,得到每次的測試數據,將每次數據連接,從而得到最終系統性能曲線。關于用戶數量每次增加的數量自己把握。如果,想精確,可以每次增加1個用戶的方式來做,不過這樣勢必加大工作量,也沒必要。這個需要每做完一輪測試后對數據進行分析,然后確定下輪測試所要設置的虛擬用戶數。
關于,性能指標的分析,就先談到這里。關于內容,我反復經過思考,但難免有理解有誤之處。還望高手點撥。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