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uby id="5koa6"></ruby>
    <ruby id="5koa6"><option id="5koa6"><thead id="5koa6"></thead></option></ruby>

    <progress id="5koa6"></progress>

  • <strong id="5koa6"></strong>
  • 軟件性能測試并發數量計算公式(整理)

    發表于:2010-11-22來源:作者:點擊數: 標簽:性能測試公式軟件
    軟件 性能測試 計算公式(整理) 術語及縮寫詞 測試時間:一輪測試從開始到結束所使用的時間 并發線程數:測試時同時訪問被測系統的線程數。注意,由于 測試過程 中,每個線程都是以盡可能快的速度發請求,與實際用戶的使用有極大差別,所以,此數據不等同于實
    軟件性能測試計算公式(整理)
    術語及縮寫詞       
    1. 測試時間:一輪測試從開始到結束所使用的時間
    2. 并發線程數:測試時同時訪問被測系統的線程數。注意,由于測試過程中,每個線程都是以盡可能快的速度發請求,與實際用戶的使用有極大差別,所以,此數據不等同于實際使用時的并發用戶數。
    3. 每次時間間隔:測試線程發出一個請求,并得到被測系統的響應后,間隔多少時間發出下一次請求。
    4. 平均響應時間:測試線程向被測系統發請求,所有請求的響應時間的平均值。
    5. 處理能力:在某一特定環境下,系統處理請求的速度。
    6. cache影響系數:測試數據未必如實際使用時分散,cache在測試過程中會比實際使用時發揮更大作用,從而使測試出的最高處理能力偏高,考慮到這個因素而引入的系數。
    7. 用戶習慣操作頻率:根據用戶使用習慣估算出來的,單個用戶在一段時間內,使用此類功能的次數。通常以一天內某段固定的高峰使用時間來統計,如果一天內沒有哪段時間是固定的高峰使用時間,則以一天的工作時間來統計。
    8. 預期平均響應時間:由用戶提出的,希望系統在多長時間內響應。注意,這個值并不是某一次訪問的時間,而是一段時間多次訪問后的平均值。
    9. 最大并發用戶數:在給定的預期平均響應時間下,系統最多能支持多少個并發用戶。這個數據就是實際可以同時使用系統的用戶數。

    計算公式:      

    1. 成功率=成功次數÷(成功次數+失敗次數)
    2. 處理能力=成功次數÷測試時間
    3. 最短平均響應時間=MIN(平均響應時間)
    4. 最高處理能力=MAX(處理能力)×(1-cache影響系數)
    5. 最大并發用戶數=(最高處理能力-1÷(預期平均響應時間-最短平均響應時間+(1÷最高處理能力)))÷用戶習慣操作頻率,

    此公式要注意各時間單位的不同和轉換

    原文轉自:http://www.kjueaiud.com

    老湿亚洲永久精品ww47香蕉图片_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北美法律_国产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_久久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

  • <ruby id="5koa6"></ruby>
    <ruby id="5koa6"><option id="5koa6"><thead id="5koa6"></thead></option></ruby>

    <progress id="5koa6"></progress>

  • <strong id="5koa6"></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