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性能測試之感想 軟件測試
對于性能測試,很多人不以為然!
自然我們有時候也把會性能測試==會使用LoadRunner。
誠然會使用LoadRunner是不錯的,但性能測試不同我們常說的功能測試、界面測試。對于這類測試我們總可以直接找出軟件的BUG,只要你有足夠的耐心,細心!反復的錯誤。
軟件的錯誤總是會“大白于天下”!
而性能測試則不樣,在常規的性能測試時候,你需要大量的并發數的時候,你不太可能一下子操作10臺PC,LR自然也是上佳的選擇!
當你成功的使用LR錄制腳本,然后調優,再然后成功的回放!這時候我想你的心情一定是很愉悅的!然后,LR的分析結果也出來了,你發現其中大部分好像超標,且有幾個fail的事務和一堆不太明白的數據!
問題:真的是軟件自身的問題?還是網絡瓶頸、參數設置、硬件性能、腳本?
我之前做過性能測試分析,但事實上用LR并不是很多,在這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權當拋磚引玉。希望過來捧場的朋友也跟我們分享自己的遇到一些性能測試的問題或是自己針對性能測試的一些經驗、解決問題的途徑&技巧
1)性能測試的關鍵,在進行任何一個性能測試前,一定要明確性能測試的目標,寫好測試策略!
如并發數,如何加壓?【10minute,30.......】,這部分是場景設計的基石!
2)關于集合點,設置集合點可以最大限度的量測系統的性能指標!
但有時候,真實的場景并非如此,所以如果性能指標的要求比較苛刻的,可以考慮加入集合點!一般常規的性能測試,可以考慮不要加集合點了!
3)執行事務時間,一般最后不要超過5秒,3秒之內最合適,超過了5秒,你可以打開網頁細分圖,確定時間只要
是花費在哪?network time?server time?還是那個組件太大了?另外腳本錄制的時候,事務要定義清楚,不要把不相關的操作也錄制在事務里面!
4)在進行場景測試時候,一般測一個用戶的情況,不要加壓,然后再增加并發數......
這樣的話,出了事情,也知道孰是孰非?
5)不要輕易的下結論,針對運用排除法進行分析
下面我說一下我曾經遇到過的case:
1、使用LR測試一個網上調查系統【ASP+IIS】
2、我用LR錄制這個調查的過程,并用戶名和密碼參數化,地方名參數化
3、錄制完結束,回放OK
4、場景測試:10個并發測試,Duration:run until complete,測試ok
5、但加壓20Minute時候,出問題!Duration:20
fail的事務數比較,且是這樣用戶每迭代的時候,提示error:requested form not found
6、后來經過排查,發現是腳本的問題。
那各位認為可能是腳本那出問題了呢?知道的話,告訴大家一下,不知道的話,就問我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