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uby id="5koa6"></ruby>
    <ruby id="5koa6"><option id="5koa6"><thead id="5koa6"></thead></option></ruby>

    <progress id="5koa6"></progress>

  • <strong id="5koa6"></strong>
  • 到底哪些事情屬于測試人員的職責?(2)

    發表于:2013-07-22來源:Csdn作者:Ocean-Lee點擊數: 標簽:職責
    測試質疑代碼時,就是帶來價值。 When a tester finds even a single defect, she is adding value by exposing the hole in the product. The product owner may delay or defer the fix for it for

      測試質疑代碼時,就是帶來價值。

      When a tester finds even a single defect, she is adding value by exposing the hole in the product. The product owner may delay or defer the fix for it for product delivery timelines, but they cannot ignore the existence of a defect in the product.

      測試發現BUG時,就是帶來價值。

      測試不應該只把眼睛放在具體的產品上,就應該考慮整個軟件開發過程中每個環節上去,看看是不是能發現BUG。只要能帶來價值都是好事情。

      個人觀點

      測試不僅需要測試產品,而且需要測試需求、設計等各個環節以及過程本身。關注如何做對的事情,減少不必要浪費。

      我們都知道一個觀點,越早發現BUG,修改的代價會越低。測試就需要盡早參與到開發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中去。

      我不知道目前國內公司的普遍情況,測試能做些什么事情,但我知道的確有些“大”公司,流程分得較細,傳統的測試加入較晚,參與的階段有限,比如,需求文檔創建時的Review就不會參與;限制傳統測試人員做UAT的事情,因為還有專人在專門的UAT階段做UAT。 說句題外話,真不建議應屆生加入這種公司,過程過僵化,測試能接觸得東西過少,能學習到就過少。

      這里想說得是,如果流程分得細,階段明顯,代價會更大,需要招更多的人,知識傳遞更費時費事;需求階段,設計階段Review的人,如果沒有帶著一些測試思維來做Review,效果很可能有些折扣。就個人的眼光看來,還不如直接讓測試更多地更早地參與項目,為整個過程服務,不僅僅為產品測試服務。對公司,減少了消耗,對員工,增強了技能,開拓了道路。

      敏捷倡導跨功能的團隊,各種角色的成員盡量都坐在一塊。其目的之一,使各個角色更好的協作,也使各個角色間的界線有些“模糊”,比如,現在蠻出名的DevOps角色,就是開發和運維的混合體。我目前期待能夠出一個測試和分析師(BA)或者領域專家的混合體,一個能分析、判斷業務,能和商務溝通,能做用戶代表,能測試、能檢查設計和產品,保持測試思維,持續關注價值的角色。姑且先東施效顰,仿造一個合體詞出來,TestAnal或者Testlyst。

    原文轉自:http://blog.csdn.net/o2o_o2o/article/details/9208623

    老湿亚洲永久精品ww47香蕉图片_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北美法律_国产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_久久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

  • <ruby id="5koa6"></ruby>
    <ruby id="5koa6"><option id="5koa6"><thead id="5koa6"></thead></option></ruby>

    <progress id="5koa6"></progress>

  • <strong id="5koa6"></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