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盒測試的測試方法有代碼檢查法、靜態結構分析法、靜態質量度量法、邏輯覆蓋法、基本路徑測試法、域測試、符號測試、Z路徑覆蓋、程序變異。
其中運用最為廣泛的是基本路徑測試法。
基本路徑測試法是在程序控制流圖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控制構造的環路復雜性,導出基本可執行路徑集合,從而設計測試用例的方法。
設計出的測試用例要保證在測試中程序的每個可執行語句至少執行一次。
在程序控制流圖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控制構造的環路復雜性,導出基本可執行路徑集合,從而設計測試用例。包括以下4個步驟和一個工具方法:
1. 程序的控制流圖:描述程序控制流的一種圖示方法。
2. 程序圈復雜度:McCabe復雜性度量。從程序的環路復雜性可導出程序基本路徑集合中的獨立路徑條數,這是確定程序中每個可執行語句至少執行一次所必須的測試用例數目的上界。
3. 導出測試用例:根據圈復雜度和程序結構設計用例數據輸入和預期結果。
4. 準備測試用例:確?;韭窂郊械拿恳粭l路徑的執行。
工具方法:
圖形矩陣:是在基本路徑測試中起輔助作用的軟件工具,利用它可以實現自動地確定一個基本路徑集。
程序的控制流圖:描述程序控制流的一種圖示方法。
圓圈稱為控制流圖的一個結點,表示一個或多個無分支的語句或源程序語句
流圖只有二種圖形符號:
圖中的每一個圓稱為流圖的結點,代表一條或多條語句。
流圖中的箭頭稱為邊或連接,代表控制流
任何過程設計都要被翻譯成控制流圖。
如何根據程序流程圖畫出控制流程圖?
在將程序流程圖簡化成控制流圖時,應注意:
在選擇或多分支結構中,分支的匯聚處應有一個匯聚結點。
邊和結點圈定的區域叫做區域,當對區域計數時,圖形外的區域也應記為一個區域。
如下頁圖所示
如果判斷中的條件表達式是由一個或多個邏輯運算符 (OR, AND, NAND, NOR) 連接的復合條件表達式,則需要改為一系列只有單條件的嵌套的判斷。
例如:
1 if a or b
2 x
3 else
4 y
對應的邏輯為:
獨立路徑:至少沿一條新的邊移動的路徑
基本路徑測試法的步驟:
第一步:畫出控制流圖
流程圖用來描述程序控制結構??蓪⒘鞒虉D映射到一個相應的流圖(假設流程圖的菱形決定框中不包含復合條件)。在流圖中,每一個圓,稱為流圖的結點,代表一個或多個語句。一個處理方框序列和一個菱形決測框可被映射為一個結點,流圖中的箭頭,稱為邊或連接,代表控制流,類似于流程圖中的箭頭。一條邊必須終止于一個結點,即使該結點并不代表任何語句(例如:if-else-then結構)。由邊和結點限定的范圍稱為區域。計算區域時應包括圖外部的范圍。
畫出其程序流程圖和對應的控制流圖如下
第二步:計算圈復雜度
圈復雜度是一種為程序邏輯復雜性提供定量測度的軟件度量,將該度量用于計算程序的基本的獨立路徑數目,為確保所有語句至少執行一次的測試數量的上界。獨立路徑必須包含一條在定義之前不曾用到的邊。
有以下三種方法計算圈復雜度:
流圖中區域的數量對應于環型的復雜性;
給定流圖G的圈復雜度V(G),定義為V(G)=E-N+2,E是流圖中邊的數量,N是流圖中結點的數量;
給定流圖G的圈復雜度V(G),定義為V(G)=P+1,P是流圖G中判定結點的數量。
原文轉自:http://www.uml.org.cn/Test/200804036.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