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服務,服務則有三個品質要素:質量、時間、價格。關于這三項,西方廣泛認同您只能三者取其二,不能全部擁有:
1.最高的質量、最低的價格。當 Vendor 有空的時候提供,閑著也是閑著。但時間一定不是最快。
2.最高的質量、最快的速度??梢宰龅?,用最好的翻譯,加班加點。但價錢一定不便宜。
3.最快的速度、最低的價格??梢宰龅?,找產量最大、速度最快的翻譯就行了。但質量一定有問題。
這三要素要同時擁有確實不可能,您別提供例外,俺說的是常年且規模生產,又快、又好、又便宜,哪兒找去!
由于 IT 行業競爭激烈,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非???,軟件更要求同步上市。很多軟件公司在服務速度上有很高的要求。而且軟件行業的特點決定了項目周期不能調整,因為如果到時候翻譯不到位,編譯就不能開始,編譯沒出來就不能測試,不能測試就不能發布…牽一發動全身。因此速度是不能商量的。
還是由于競爭激烈,IT 巨人紛紛大幅削減成本,因此價格一定上不去。很多 IT 公司的本地化預算逐年降低,但任務量卻在逐年增大。因此價格也是沒商量的。
以上這兩項都是有硬指標的,就質量沒有硬指標,因此,可以犧牲的就只有質量了。于是,就算業內也有質量規范,客戶也都聲稱質量是關鍵,但本地化質量卻江河日下。您看看本論壇以及其它翻譯論壇上的幾個帖子就明白了:
微軟:Vista 翻譯案例詳解,改革本地化翻譯質量評定標準勢在必行(http://bbs.giltworld.com/dispbbs.asp?boardID=45&ID=2469&page=1)
雅虎/Google:軟件本地化的質量不容樂觀 (http://bbs.giltworld.com/dispbbs.asp?boardID=45&ID=3391&page=1)
IBM:成功案例,不成功的本地化翻譯http://bbs.translators.com.cn/mtsbbs/topic.asp?TOPIC_ID=54074&Topic_Title=%B3%C9%B9%A6%B0%B8%C0%FD%A3%AC%B2%BB%B3%C9%B9%A6%B5%C4%B1%BE%B5%D8%BB%AF%B7%AD%D2%EB)
目前這種發展趨勢是危險的。為什么傳統翻譯行業很多公司想轉型本地化?就是因為傳統翻譯行業在不停地進行價格大戰,各家公司都疲憊不堪。如果任這種情況繼續發展下去,本地化行業就會和傳統翻譯行業一樣陷入惡性循環,能夠提供優良質量的公司由于客戶不識貨被迫降價。降價意味著:利潤減少、員工待遇降低、給自由翻譯的價格逐年下降。
直接導致:公司沒有積累不能發展、優秀員工紛紛改行、自由翻譯不得不通過提高速度來保證收入。
接下來就是:質量繼續下降,市場上沒有能夠提供高質量服務的公司。
最終客戶也非常失望,怎么這些公司都只知道賺錢,一個像樣的都沒有!不是危言聳聽,南方某市通信行業漢譯英市場幾乎就是這樣發展的。結果沒有贏家,包括客戶??蛻舯緫獙W⒆约旱暮诵臉I務,將翻譯外包,但被迫建立龐大的翻譯隊伍。
其實不是客戶不重視質量,關鍵的問題是本地化質量不像其它產品,一眼就能看出差別。一些客戶在本地化方面并不非常專業,對質量控制和判斷缺乏經驗。因此,我建議利用本地化世界網這個平臺(感謝
雖然目前這幾條反映本地化質量帖子的影響力有限,但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