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公司項目目前采用的敏捷開發模式,相應的敏捷測試建議采用以下流程:
1. 驗證需求和設計
需求和設計具體來說一般包括:(1)由項目經理根據需求文本而編寫的功能設計文本(Functional Design Specification);(2)由開發人員根據功能文本而編寫的實施設計文本(Implementation Design Specification)包括(Architecture Document, Project Scope Statement, Use Case )。作為測試人員,審核重點是檢查文本對用戶需求定義的完整性、嚴密性和功能設計的可測性.
在測試初期,測試人員要學會做靜態測試,做好需求分析,做好對設計邏輯的分析。測試人員要更多的思考需求的可實現性,將自身作為第一用戶積極參與項目和系統的需求分析,設計和開發。積極地參與前期工作,并迅速反饋給設計和開發其靜態測試結果。要盡早的開始測試,不要等待到功能完全做好才開始。
產出物:測試需要提交評審結果文檔,可以讓測試更多的參與DB Design,框架的評審中來
2.1 編寫計劃、測試用例
在敏捷開發的過程中由于是根據每個user story來估算時間的。開發人員將對本次迭代所需要的完成的user story進行評估。開發人員可以和客戶直接溝通,來確定每個user story的優先級。
好處:
客戶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哪些user story需要花費多長的時間,以及他們的優先級。
問題:
在user story的時間估算上,開發人員常會估算過少。引起版本無法按時發布或者必須進行加班才能進行發布。
分析:
由于版本更新很快,任務的時間都是以小時來進行估算的。開發人員一般會忽略掉開發以外的時間,比如開發中遇到問題的時間,開會,給其他成員提供幫助的時間,等等。
舉個例子:
開發人員估算某個user story編碼的時間需要1.5天,開發人員自己估算了其他時間為半天。于是開發人員給的估算時間是2天。
開發階段實際的花費時間如下,每天花費開例會的時間。在例會中項目的其他成員需要技術上的支持。于是發費了3個小時進行幫助。在開發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沒有預見到的問題,結果解決問題花費了4個小時。(也許更多)。需要處理一些公司突發性的事務等等。
所以非常建議大家在估算時間上能充分的考慮到以外的因素,某本XP相關的書上寫到,在時間估算上最好的時間是編碼時間的2-3倍。聽起來很嚇人,但是實際的過程中,的確需要這么多的時間。
測試人員根據已審核通過的需求和設計編制測試計劃,設計測試用例。在前面提到的三種文本中,功能設計文本是主要依據。測試的這兩個文本也要被項目經理和開發人員審核。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