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測試的過程及組織
當設計工作完成以后,就應該著手測試的準備工作了,一般來講,由一位對整個系統設計熟悉的設計人員編寫測試大綱,明確測試的內容和測試通過的準則,設計完整合理的測試用例,以便系統實現后進行全面測試。
在實現組將所開發的程序經驗證后,提交測試組,由測試負責人組織測試,測試一般可按下列方式組織:
(1)首先,測試人員要仔細閱讀有關資料,包括規格說明、設計文檔、使用說明書及在設計過程中形成的測試大綱、測試內容及測試的通過準則,全面熟悉系統,編寫測試計劃,設計測試用例,作好測試前的準備工作。
(2)為了保證測試的質量,將測試過程分成幾個階段,即:代碼審查、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確認測試和系統測試。
(3)代碼會審
代碼會審是由一組人通過閱讀、討論和爭議對程序進行靜態分析的過程。會審小組在充分閱讀待審程序文本、控制流程圖及有關要求、規范等文件基礎上,召開代碼會審會,程序員逐句講解程序的邏輯,并展開熱烈的討論甚至爭議,以揭示錯誤的關鍵所在。實踐表明,程序員在講解過程中能發現許多自己原來沒有發現的錯誤,而討論和爭議則進一步促使了問題的暴露。
(4)單元測試
單元測試集中在檢查軟件設計的最小單位—模塊上,通過測試發現實現該模塊的實際功能與定義該模塊的功能說明不符合的情況,以及編碼的錯誤。
(5)集成測試
集成測試是將模塊按照設計要求組裝起來同時進行測試,主要目標是發現與接口有關的問題。如數據穿過接口時可能丟失;一個模塊與另一個模塊可能有由于疏忽的問題而造成有害影響;把子功能組合起來可能不產生預期的主功能;個別看起來是可以接受的誤差可能積累到不能接受的程度;全程數據結構可能有錯誤等。
(6)確認測試
確認測試的目的是向未來的用戶表明系統能夠像預定要求那樣工作。經集成測試后,已經按照設計把所有的模塊組裝成一個完整的軟件系統,接口錯誤也已經基本排除了,接著就應該進一步驗證軟件的有效性,這就是確認測試的任務,即軟件的功能和性能如同用戶所合理期待的那樣。
(7)系統測試
軟件開發完成以后,最終還要與系統中其他部分配套運行,進行系統測試。包括恢復測試、安全測試、強度測試和性能測試等。
經過上述的測試過程對軟件進行測試后,軟件基本滿足開發的要求,測試宣告結束,經驗收后,將軟件提交用戶。
2.測試的人員組織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