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do 實現消息分發或功能調用
sprintf(buffer, "Hello Stop");
printf("%s\n", "Hello Stop");
rmmi_write_to_uart((kal_uint8*)buffer, (kal_uint16)strlen(buffer), KAL_TRUE);
}
else
{
/* unrecognized command */
/* generate final result code: "ERROR" */
sprintf(buffer, "ERROR");
printf("%s\n", "ERROR");
rmmi_write_to_uart((kal_uint8*)buffer, (kal_uint16)strlen(buffer), KAL_TRUE);
}
return;
}
kal_uint8 custom_get_atcmd_symbol(void)
{
return (CUSTOM_SYMBOL);
}
2. 圖像識別
圖像識別主要通過抓取LCD屏幕顯示圖像進行智能識別來模擬測試工程師的雙眼辨識文字或圖像信息,以此判斷測試結果。主要涉及圖像的獲取和對比分析,智能識別是一個比較專業的研究領域,更進一步的研究需要進行調研,目前我們可以考慮是否能夠通過第三方工具來實現,比如借助目前已經成熟的測試工具QTP等。對于圖像獲取在手機平臺上應該具備這樣的接口,或者自行開發這個接口。
3. 錄制回放
錄制的信息及相應的實現方式如下:
1) 按鍵消息:由TestAgent捕獲該消息并同步給PC端的TestTool
2) 筆點消息:由TestAgent捕獲該消息并同步給PC端的TestTool
3) 坐標:由TestAgent捕獲該坐標信息并同步給PC端的TestTool
4) 響應結果(GUI界面回放的預期結果):通過圖像抓取接口抓取圖像并同步給PC端的TestTool(如果做到極致的話在PC端所呈現的GUI界面與實際手機GUI界面同步一致,等同于PC機上的顯示為手機GUI的一個鏡像)
5) 時鐘同步:操作步驟的時間點、操作的先后順序、輸出結果響應時間
6) 錄制腳本組裝:TestTool將所有的錄制信息進行處理并組裝成一套可運行的測試腳本,要求運行該腳本后能夠與錄制時的操作完全一樣,并能將回放時的實際結果與預期結果進行比較從而得出執行結果。
7) 回放:主要是運行組裝好的測試腳本,將回放時的實際結果與預期結果進行比較從而得出執行結果,關鍵點還是圖像識別。
4. 測試管理
1) 腳本語言:可以選用Python、TCL作為腳本語言,用一些開源的工具進行腳本文件的管理維護。
2) 測試數據:需要建立一個數據倉庫管理數據,比如錄制時產生的消息、坐標、GUI圖像信息等。
3) 測試結果管理:主要涉及測試報告的呈現及保存。
五、 輔助工具及設備
1. 串口線
2. 超級終端(PC機自帶)或者手機廠商提供的配套工具
3. 腳本編寫、調試、維護及管理工具(開源的比較多)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