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選擇或開發測試工具
合適的測試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更快更準確高效地執行測試任務,目前我們用的測試工具除了自行開發的工具外,主要是 Rational 公司的 Robot 系列產品和 WinRunner 7.0。兩者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鑒于目前自動化測試技術還未成熟,我們所采用的測試方法是手工測試和借助測試工具相結合的做法。幾乎100%的功能測試和80%的性能、壓力、穩定性測試由人工完成,20%的性能、壓力、穩定性測試借助一些測試工具來完成,如Smardbit、IXIA、Snnifer、Synflood、 Webstress等。這樣測試很耗時間、人力,但卻是我們公司目前最可行的測試方法。
5、詳細的測試結果分析
一個好的測試項目最終都在測試報告中體現。能夠發現更多的BUG,使軟件產品的質量盡可能得到提高,是每個測試工程師的愿望,但如果能將測試結果進行統計分類,加上科學的原因分析,這無疑是我們最求得更高境界,這樣可以大大減少開發人員的修改工作量,從軟件產品的開發、維護成本角度來說,這給企業創造了價值。
6. 建立健全的缺陷追蹤系統
如何管理和處理錯誤或缺陷是比較煩鎖的問題,這不但需要一套完善的BUG管理系統,而且也需要從管理者的角度來考慮,設計出比較合理的BUG傳遞流程,才能夠更加及時,準確,全面地管理和處理所有缺陷。
7. 建立通暢的產品信息反饋流程
測試工作做的再細也不可能確保軟件產品不存在問題,我們應該將投放市場的使用作為產品Beta測試的一個重要環節,建立一個全方位的、暢通無阻的產品信息調查和產品信息反饋網絡,使得我們能夠及時、準確了解產品在應用中發現的問題,為開發人員提供可靠的修改依據。
最后,我想說的是測試是一件很煩鎖的事情,要做好不容易,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要保證產品的質量,滿足用戶需求。相信我們每個測試工程師都喜歡這份工作,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因為我們相信,軟件會越做越好,測試崗位會越來越受重視。
blog來源:http://www.i170.com/Article/24159
評論
jiajunyong 2006-5-24 8:50:30
測試的機制或者是文檔我覺的并不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一切都建筑于人之上,或是說人的素質之上,拋開新手不談,如果一個人想要測試好并且事件充裕的情況下,是不會交上無聊的東西的,測試最主要還是要從思想上抓起,這個就取決于個人了,這也是很多人都不能成為標準的測試人員的原因之一,但是把質量的好壞都歸于機制或是文檔,我非常非常不同意。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