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實踐:最佳檢驗方式
眾所周知,成熟的企業從不相信任何“國際通用標準”,而是花相當精力,比如預算的5%,使用自己的應用來測試系統,從而決定選型!皣H通用標準”的度量可以作為參考值,而不應作為必要條件。尤其是一定要弄清這些流行度量有什么含義,是在什么樣的系統環境中測得的,以及基準程序是否符合企業真實的業務流程和運作模式。
下面就是三種不同的檢測模式。
在真實環境中運行實際應用
這是最理想的方式。要求制造商或系統集成商配合將系統(含平臺、軟件和操作流程)在一個 實際用戶點真正試運行一段時間。這樣,用戶不僅能看到實際性能,也能觀察到系統是否穩定可靠、使用是否方便、服務是否周到、配置是否足夠、全部價格是否合理。
使用用戶定義的基準程序
如果第一種方式不可行,用戶可以定義一組含有自己實際應用環境特征的應用基準程序。業內有兩個典型的例子:其一是,近年來由于3層應用模型的風靡,SAP SD基準獲得了眾多廠商和用戶的認可,于是在很多地方都能看見對SAP測試數據的引用;其二是,國家稅務總局曾經開發自己的基準程序,以幫助稅務系統進行服務器選型。這種方式在中國尤其重要,因為中國的信息系統有其特殊性。
使用通用基準程序
如果前兩種均難實行,那么使用如TPC-C之類的通用基準程序未嘗不可。但用戶應當尤其注意——實際應用是否與基準程序相符?絕大多數基準程序都是在美國制訂的,而中國的企事業單位與美國的運作方式常常不一樣,在使用TPC-C時,用戶應該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應用是否符合批發商模式?事務請求是否與測試模式近似?對響應時間的要求是否那么高?如果都不是,則tpmC值的參考價值就不太大了。那么不妨看看其他的更合適的測試指標,例如SPECweb2005等。
■ 突出重點
SPEC關注CPU和Web
與TPC體系注重在線處理能力和數據庫查詢能力不同,SPEC體系中最廣為人知的兩個子項,是衡量CPU、內存性能的CPU2000和Web服務器性能的web2005。
除了TPC家族,SPEC家族也是廣為人知的一大體系。SPEC指標體系由Standar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orp.制定,目前主要包括針對CPU性能的SPEC CPU2000(已有CPU2006,但尚無數據)、針對Web服務器的SPECweb2005、針對高性能計算的SPEC HPC2002與SPEC MPI2006、針對Java應用的jAppServer2004與JBB2005以及對圖形系統、網絡和郵件服務器的測試指標。
其中CPU2000和web2005兩類是被引用最廣泛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