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表1可以看出并發用戶數量的設計很簡單,基本是按照最大并發用戶數量的百分比來設計,例如可以按照最大用戶的20%不斷增加來設計并發用戶數量,直到達到最大并發用戶數量。
綜合上面的內容,可以看出用戶并發數量設計是很靈活的,不用拘泥于公式和形式,只要充分考慮到用戶現在和未來的增長趨勢就可以了。
系統不同時間段場景的設計
不同時間段的場景更接近用戶使用情況,也是設計核心模塊和組合模塊并發性能測試用例的基礎。例如圖1的網上電影點播系統,每兩個小時使用系統的情況都是不同的,因此需要設計一些典型的場景。
不同時間段場景分析的數據來源主要是前面的需求分析和日志分析結果。通過圖1,很容易看出各個時間段不同模塊的用戶是如何并發的。有了上面的資料,就可以設計各個時間段的組合模塊測試用例。下面是圖1所示的網上電影點播系統“0~2點” 場景的一個測試用例。
上面場景的并發人數只是一個實際例子,如何設計最大并發用戶可以參考本節“并發用戶數量設計”和“業務模式設計”的相關內容。
不同時間段場景設計的基本原則有兩個:一是選擇典型的場景進行測試,尤其要選擇場景中并發用戶數目較大的場景;二是要覆蓋全面,即設計出的用例要覆蓋到壓力可能較大的時間段。

業務模式的設計
業務模式的設計是不同時間段場景設計的特例,也是設計核心模塊和組合模塊并發性能測試用例的基礎,設計業務模式的目的是專注于某些功能模塊的組合。通常按時間段來設計場景會涉及很多模塊,如果系統存在由應用軟件引起的瓶頸則很難對定位,因此抽象出特定的業務模式來進行用例的設計。
以圖1的網上視頻點播系統為例,就需要對系統維護、電影欣賞、頁面查詢瀏覽三種模式進行用例的設計。
按業務模式和時間段的場景來設計性能測試用例時,會涉及到如何設計每個模塊并發用戶數目的問題。通常會取各個相關模塊在24小時內最大的并發用戶數目進行組合。例如電影瀏覽模式在12~14點場景設計的測試用例如下:仍然取了24小時內最大值280而不是210,理由是系統登陸用戶在10~12點內達到了高峰280。這條原則看似和前面測試最大并發用戶的方法有些沖突,實際思想還是一致的,只是這里關注每個業務模塊的最大并發用戶數。
從這里可以看出并發用戶數目的設計一定不能拘泥于形式。注意這里沒有考慮用戶數目在軟件生存期內增加的情形,讀者可以結合前面最大用戶評估方法來確定最大用戶并發數目,然后自己練習一下如何設計這兩個性能測試用例的并發用戶數目。
大數據量測試用例的設計
大數據量測試主要分為歷史數據引起的大數據量測試和運行時大數據量測試兩種。下面討論一下如何來設計大數據量性能測試用例中的數據。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