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實施階段:
1.部署Mercury Quality Center服務器。依照原先的郵件流轉過程配置其TestDirector的缺陷管理流程,為每個保險業務的開發小組和測試團隊分配相應的用戶許可證,首先要求所有正在測試和將要進行測試的項目都必須通過這一缺陷管理流程進行缺陷遞交和處理,原有郵件方式取消。并安排和培訓一名測試管理工程師負責接受測試流程的改進意見和負責流程優化工作,以逐步完善流程管理自動化。
2.部署Mercury QuickTest Professional。選擇Mercury QTP而非WinRunner和其它產品的考慮主要出于它對新應用平臺的廣泛支持性,和用戶的易學易用性,可以使測試團隊比較快的上手使用,并隨著為當前的項目建立和運行最初的自動化測試,獲得軟件測試自動化嘗試的信心。但目前對美科利(Mercury)建議的Business Process Testing不作考慮。
中期實施階段:
1.通過Mercury集成Rational的需求管理工具RequisitePro,以實現測試需求的管理。并利用現有的Mercury Quality Center平臺引入測試案例管理流程,把所有基于Word和Excel的舊有案例,利用美科利(Mercury)提供的轉換工具導入到TestDirector中去,從而建立可被參考和追蹤的測試案例庫。同時由測試部門協調整個執行過程,對測試環境,測試數據,被測系統(SED)的調配實現統一管理,避免可能存在的各部門競爭測試資源的狀況。
2.部署Mercury LoadRunner。從測試團隊中分化出專職的性能測試自動化工程師和小組。和業務部門協調,建立A公司應用系統上線性能指標。值得注意的是由于A公司的應用系統的地域分布性,在通過公司內網遠程執行LoadRunner測試案例時受到現有網絡帶寬的限制,很難達到測試成果。盡管美科利(Mercury)公司建議A公司引進美科利(Mercury)的Performance Center平臺以實現整合和遠程操控,由于公司預算和目前對性能測試的技能尚不足以建立整合平臺,A公司最終沒有采納。最后,由于性能測試通常是在業務應用經過了一輪的系統測試以后進行的,A公司決定把性能測試實驗室環境集中在一處,并不需要做性能測試的應用發布到該實驗室進行統一測試。
3.對已經開始的功能測試自動化進行優化,從測試小組中篩選出自動化測試專家,負責A公司自動化測試庫的建立,進一步提升軟件測試自動化的價值。
長期實施階段:
1.由于自動化測試管理的進行,測試缺陷和測試案例已被大量收集,過程也正在逐步優化。A公司考慮在Quality Center平臺上考慮實現“軟件質量門戶”的思想,即和公司應用軟件質量相關的信息都通過這個平臺來得到,相關的流程都可以通過這個平臺來實現。其中包括了作為一個質量門戶必須提供的針對軟件質量管理和軟件測試過程中不同人員角色所定義的視圖,衡量軟件質量和測試流程效率的關鍵績效指標(KPI),除測試過程管理以外的服務支持管理(如變更管理,配置管理,發布管理)等。
2.考慮整合A公司的測試團隊和其它分布的非全職測試人員,整合各個團隊的測試經驗和資源,建立獨立的軟件質量管理和測試中心。
由于不同客戶在組織架構,員工素質以及流程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不同,我們很難用一個實例來說明它的普遍適用性。然而大多數客戶完全獨立于廠商,獨立于技術的軟件測試自動化的需求和希望通過軟件測試自動化來達到的目的卻往往是具有共性的,而這種共性所提供給其它企業客戶的借鑒不是他們采用了那個平臺,利用了何種技術,而是實現軟件測試自動化的過程本身,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所體現的具有普遍適應性的軟件質量管理和軟件測試的最佳實踐。
既然我們談到了軟件質量管理和軟件測試最佳實踐,很顯然這些最佳實踐本身并不依附于軟件測試自動化的,它更多是來自于比如ITIL(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框架,或來自于一些標準化,如CMM/CMMi中的關于SQA的KPA(Key Performance Area)。
所以,我們說軟件測試自動化是一個必然趨勢,但對企業來說,它并不意味著是必須馬上啟動的項目,或者甚至所有企業都必須跟隨的唯一道路。
首先,一個企業實施測試自動化,絕對不是拍腦袋說干就能干好的,它不僅涉及測試工作本身流程上、組織結構上的調整與改進,甚至也包括需求、設計、開發、維護及配置管理等其他方面的配合。如果對這些必要的因素沒有考慮周全的化,必然在實施過程中會處處碰壁,既定的實施方案也無法開展。其次,盡管自動化測試可以降低人工測試的工作量,但并不能完全取代手工測試。100%的自動化測試只是一個理想目標,根據筆者的經驗即便一些如SAP, Oracle ERP等測試庫規劃十分完善的套件,其測試自動化率也不會超過70%。所以一味追求測試自動化只會給企業帶來運作成本的急劇上升。再次,比較測試自動化需要企業有相對規模的投入,對企業運作來說,投入回報率將是決定是否實施軟件測試自動化的最終指揮棒,筆者建議企業在決定實施軟件測試自動化之前,必須要求量化的投資回報分析。此外,軟件測試自動化并不就是采購強大的自動化軟件測試工具或自動化管理平臺,畢竟軟件質量的保證不是依靠產品或技術(Technology),而且更多的因素在與高素質的人員(People)和合理有效的流程(Process)。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