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RP項目中,我們在測試過程中對不同階段的BUG數量進行了度量,并分析測試執行是否充分。如圖3-2所示,通過分析我們得出:相同時間間隔內發現的BUG數量呈收斂狀態,測試是充分的。在BUG數量收斂的狀態下結束細測是恰當的。

測試中,我們對不同功能點的測試數據覆蓋率和發現問題數進行度量,以便分析測試用例的充分度與BUG發現率之間的關系。如表3-1所示,對類似模塊進行對比發現:某一功能點上所覆蓋的測試數據組越多,BUG的用例發現率越高。如果再結合工作量、用例執行時間等因素進行統計分析,便可以找到適合實際情況的測試用例書寫粒度,從而幫助測試人員判斷測試成本和收益間的最佳平衡點。
表3-1 測試數據覆蓋率與BUG發現率對應表
模塊名稱 功能點數 測試數據數 測試數據覆蓋率 BUG的用例發現率()
模塊AA 6個 75組 12.5組/每功能點 40% (6/15)
模塊BB 30個 96組 3.3組/每功能點 17% (7/42)
模塊CC 15個 87組 5.1組/每功能點 18% (5/28)
模塊DD 16個 46組 2.8組/每功能點 23% (5/22)
… … … … ...
注:通過統計可以得出測試數據與BUG發現率之間的關系,便于及時調整測試用例編寫策略。
所有這些度量都是對測試全過程進行跟蹤的結果,是及時調整測試策略的依據。對測試過程的度量與分析能有效的提高了測試效率,降低了測試風險。同時,度量與分析也是軟件測試過程可持續改進的基本。
4 測試過程可持續改進
測試技術發展到今天,已經存在諸多可供參考的測試過程管理思想和理念。但信息技術發展一日千里,新技術不斷涌現,這就注定測試過程也需要不斷的改進。我們提倡基于度量與分析的可持續過程改進方法(本文不做詳細論述)。在這種方法中,對現狀的度量被制度化,并作為過程改進的基礎。組織可以自定義需要度量的過程數據,將收集來的數據加以分析,以找出需要改進的因素。在不斷的改進中,同步的調整需要度量的過程數據,使度量與分析始終為了過程改進服務,而過程改進也包含對度量和分析的改進。
掌握了基于度量和分析的可持續過程改進方法,測試過程管理將能夠不斷完善,測試活動將能夠始終處于優化狀態。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