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圖中區域的數量對應于環型的復雜性;
給定流圖G的圈復雜度V(G),定義為V(G)=E-N+2,E是流圖中邊的數量,N是流圖中結點的數量;
給定流圖G的圈復雜度V(G),定義為V(G)=P+1,P是流圖G中判定結點的數量。
第三步:導出測試用例 根據上面的計算方法,可得出四個獨立的路徑。(一條獨立路徑是指,和其他的獨立路徑相比,至少引入一個新處理語句或一個新判斷的程序通路。V(G)值正好等于該程序的獨立路徑的條數。)
路徑1:4-14
路徑2:4-6-7-14
路徑3:4-6-8-10-13-4-14
路徑4:4-6-8-11-13-4-14
根據上面的獨立路徑,去設計輸入數據,使程序分別執行到上面四條路徑。
第四步:準備測試用例
為了確;韭窂郊械拿恳粭l路徑的執行,根據判斷結點給出的條件,選擇適當的數據以保證某一條路徑可以被測試到,滿足上面例子基本路徑集的測試用例是:
舉例說明:流程圖描述了最多輸入50個值(以–1作為輸入結束標志),計算其中有效的學生分數的個數、總分數和平均值。
步驟1:導出過程的流圖。
步驟2:確定環形復雜性度量V(G):
1)V(G)= 6 (個區域)
2)V(G)=E–N+2=16–12+2=6
其中E為流圖中的邊數,N為結點數;
3)V(G)=P+1=5+1=6
其中P為謂詞結點的個數。在流圖中,結點2、3、5、6、9是謂詞結點。
步驟3:確定基本路徑集合(即獨立路徑集合)。于是可確定6條獨立的路徑:
路徑1:1-2-9-10-12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