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業務功能的分解
通過對系統進行黑盒分析,分解測試項及每個測試項關注的測試類型。
3.3.3、業務功能的組合
主要關注相關聯的功能項的組合功能的實現情況。
3.3.4、業務功能的沖突
業務功能間存在的功能沖突情況。比如:共享資源訪問等。
3.4、子系統層
針對產品內部結構性能的測試。關注子系統內部的性能,模塊間接口的瓶頸。
3.4.1、單個子系統的性能
應用層關注的是整個系統各種軟、硬件、接口配合情況下的整體性能,這里關注單個系統。 3.4.2、子系統間的接口瓶頸
例如:子系統間通訊請求包的并發瓶頸。
3.4.3、子系統間的相互影響
子系統的工作狀態變化對其他子系統的影響。
3.5、協議/指標層
針對系統支持的協議、指標的測試。
3.5.1、協議一致性測試
3.5.2、協議互通測試
系統測試是針對整個產品系統進行的測試,目的是驗證系統是否滿足了需求規格的定義,找出與需求規格不相符合或與之矛盾的地方。
2、系統測試的對象:
系統測試的對象不僅僅包括需要測試的產品系統的軟件,還要包含軟件所依賴的硬件、外設甚至包括某些數據、某些支持軟件及其接口等。因此,必須將系統中的軟件與各種依賴的資源結合起來,在系統實際運行環境下來進行測試。
3、系統測試的設計
系統測試過程包含了測試計劃、測試設計、測試實施、測試執行、測試評估這幾個階段,而整個測試過程中的測試依據主要是產品系統的需求規格說明書、各種規范、標準和協議等。在整個測試過程中,首先需要對需求規格進行充分的分析,分解出各種類型的需求(功能性需求、性能要求、其他需求等),在此基礎之上才可以開始測試設計工作,而測試設計又是整個測試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測試設計的輸出結果是測試執行活動依賴的執行標準,測試設計的充分性決定了整個系統過程的測試質量。因此,為了保證系統測試質量,必須在測試設計階段就對系統進行嚴密的測試設計。這就需要我們在測試設計中,從多方面來綜合考慮系統規格的實現情況。通常需要從以下幾個層次來進行設計:用戶層、應用層、功能層、子系統層、協議層
3.1、用戶層:
主要是面向產品最終的使用操作者的測試。這里重點突出的是在操作者角度上,測試系統對用戶支持的情況,用戶界面的規范性、友好性、可操作性,以及數據的安全性。主要包括:
3.1.1、用戶支持測試
用戶手冊、使用幫助、支持客戶的其他產品技術手冊是否正確、是否易于理解、是否人性化。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