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誤解與上一個有點相似,不過侵略性稍微少些。
每過一段時間,模式論壇上就會討論一次模式的生成能力。按照我的理解,“生成能力”是指模式創建最終行為的能力。很多人認為,模式可以幫助讀者解決模式本身沒有明確提出的問題。我讀過的一些書里也有同樣的觀點。
對于我來說,“生成能力”的關鍵是模式的可傳授性——約束及其解決,或者對于效果的討論。在你定義、精煉一個體系結構時,這些觀察是特別有用的。但是模式本身并不制造任何東西——任何東西都是由人來制造的。而且,模式不可能覆蓋體系結構的每個方面。給我任何一個有實際價值的設計,我都能找出其中模式沒有涉及的設計問題。也許這些問題不常見、不具可重復性,或者只是還沒有以模式的形式記錄下來。不管怎樣,你都必須負責填補模式之間的空白——用你自己的創造性。
誤解之七:“模式是針對(面向對象)設計或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