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充分的用戶文檔定義為不完整的、不清楚的、錯誤的或理解有困難的用戶信息。用戶信息包括在線幫助和出版材料,這在商業軟件世界里是廣泛存在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有一下因素來描述:
* 技術描述缺乏相當的技巧
* 用戶文檔不充分:
n 新的軟件包發布的文檔每次都很困難;
n 一些廠商不愿使用有能力的作者;
n 用戶文檔的陳述還是很原始的方法;
低的用戶滿意度意味著用戶對以下一點或多個因素不滿意(在1993年,一半多商業軟件存在這些問題):
* 低質量;
* 不完整的功能;
* 復雜的不可思議的命令結構;
* 很難學習;
* 麻煩的安裝過程;
* 用戶服務和支持力量不足;
* 過多的占用磁盤空間或其他硬件資源;
軍用軟件
據用軟件有相當嚴格的項目連續性,同時也有其相應的代價高昂的問題和風險。
* 過多的文檔(90%)
* 低產率(85%)
* 長周期(75%)
* 緩慢的用戶需求(70%)
* 不用或不能用的軟件(45%)
合同/采購軟件項目風險
* 高維護費用(60%)
* 委托人和承包人間的摩擦(50%)
* 緩慢的用戶需求(45%)
* 不可預料的認可標準(30%)
* 交付的軟件法律所有權(20%)
維護費用是指每年一次的修復錯誤或按照顯著高于U.S標準的項目維護費用,一個人能夠維護的目前軟件總數顯著的低于U.S標準。
不可預料的標準認可定義為有時存在項目委托人和承包人之間的對于產品交付條件、付款、超出最初的合同或協議的條件方面的問題。例如一個典型的問題就是過高的質量要求、對軟件性能目標的過高要求,或者軟件的特殊需要或文檔。這種情況最終會使認可失敗,或導致用戶感到工作不滿意。這會對項目造成傷害,影響客戶關系,極端的情況會引起法律訴訟。
最終用戶軟件風險
* 不可轉讓的應用(80%)
* 隱藏的錯誤(65%)
* 不可維護的軟件(60%)
* 多余的應用(50%)
* 交付的物品和軟件的法律關系(版權)(20%)
應藏錯誤定義為隱藏在最終用戶系統中不為開發者或任何其他人知道的邏輯或程序錯誤。在沒有最后回顧、檢查、測試、審核和質量分析活動的情況下更容易出現。
不可維護的軟件。一旦軟件開發者離開了公司之后,誰來維護軟件呢?一些應用軟件機構化很差、注釋不全,以至于一旦開發者離開了公司,就沒有誰能夠維護該軟件了。
Boehmis的六步風險管理
正如Jones所說,質量保證活動直接影響到軟件開發過程的風險。目前的軟件風險管理已經從概念、實踐和規則方面同其他工程或管理領域對應起來。軟件風險管理的目標用于標識、定位和消除各種風險因素,在其來臨之前阻止其發生,以使項目成功操作或使軟件重寫的機率降低。這種征兆是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的。如果操作者不注意,這些風險可能就會趁你不注意發生。決策樹結構顯示了復合風險是由每個決策項構成的,復合風險是各部分風險的綜合。這種決策樹提供了一種量化的用于描述不同的選項影響程度的方法,就像決定各個風險因素部分的決策參數。這種分析方法在風險發生概率和沒有精確的分析方法時很有用。
Boehm歸納了六步風險管理法則,其中有兩步關鍵法則,每個法則有三個子步驟。Boehm建議采用適當的技術來實現每個關鍵步驟和子步驟。第一步是評估,包括:
* 風險確認,確認詳細的影響軟件成功的項目風險因素;
* 風險分析,檢查每個風險因素的發生概率和降低其發生的概率的可能性;
* 給確認和分析的風險因素確定級別,即風險考慮的先后順序;
一旦項目風險因素的先后順序排列出來了,第二步就是風險管理。這一步中,要對這些風險因素進行控制,包括:
* 風險管理計劃,制定每個風險因素如何定位,這些風險因素的管理如何與整個項目計劃融為一體;
* 在每個實現活動或工作中的風險解決方案,消除或解決風險因素的特殊活動;
* 風險監視,跟蹤解決風險活動的風險過程的趨勢;
質量因素的風險管理應用
正如我在本文的“質量因素和風險”一節中提到的,幾種方式的軟件開發直接或間接地受到相關的軟件質量問題影響,在本節中,我們要討論幾種可以幫助我們控制、減輕或防止風險發生的技巧。(Jones)
因素:緩慢的用戶需求
減輕風險的技巧:
* 使用原型;
* 在MIS系統中利用JADS技術分析需求;
* 使用信息工程(IE)技術創建需求——主要使用在MIS系統中;
* 運用功能規格方法監視需求的進展,一旦在需求階段確定了規格,研究就是和需求收集過程結合起來了,F在創建需求功能列表的自動工具技術是可行的了。這些工具的先進之處在于:嚴格而快速地收集需求,不僅可以填寫功能點計算和成本預算,也能夠把這些數據增加到CASE工具、數據模型和設計工具中。
* 新技術——基于功能點的分解和每個功能點的成本估算。這將迫使用戶承認緩慢的用戶需求將會導致財政(成本)的增加。
因素:低質量和錯誤傾向的模塊
減輕風險的技巧:按照進度計劃進行的質量控制和成本控制。已經證明影響軟件質量控制的四中技巧是:
質量評估和可靠的評估工具。質量/評估工具是一個新的市場(在1993年只有6種這樣的工具),在所有的軟件開發項目經理的人員中使用的不足10%。
過失預防方法。過失預防方法包括所有減少市場誤差或錯誤的技術,包括:(a)所有結構化分析和設計技術;(b)原型;(c)高級的面向對象語言;(d)在過程語言中嚴格地使用結構化語言;(e)開展質量功能開發(QFD);(f)開展全面質量管理(TQC);(g)開展軟件質量分析(SQA);(h)清潔的空間發展方法(譯者:?)。
過失消除方法。過失消除方法包括設計回顧、結構化預演(原型)、正規的代碼檢驗、正確性校驗和所有的測試步驟。正規回顧和驗證已經被被有效地運用于消除過失,幾乎被所有美國的質量管理領導采用了。測試工作最好經過正規的專家培訓后采用。 質量管理程序。Jones指出在美國的軟件質量控制領導人(如Bladrige獲勝者)已經具有完整的質量管理程序。其中之一就是在軟件質量領域的功能方法學的擴展。過時的代碼方法很不明確、很荒謬,以至于在管理需求分析、設計和文檔方面有很多錯誤,在質量主體方面也沒有很多重要的文獻資料。功能點方法是在1991年被美國國家質量部門和軍事系統、MIS項目等采用的。1993年,功能點方法也用于控制或預測軟件項目的測試用例或測試運行。
參考書目
Wallmueller, Ernest. 《軟件質量保證的實踐方法》 Prentice Hall, Inc 1994. ISBN 0-13-819780-6
Schulmeyer, G. Gordon 《零過失錯誤軟件》. McGraw-Hill, Inc. 1990. ISBN 0-07-055663-6
Glass, Robert. 《構造軟件質量》. Prentice-Hall, Inc. 1992. ISBN 0-13-086695-4
Boogaard, Martin.《在信息系統的適應性中通過數據無關性減少軟件錯誤》. Thesis Publishers, Amsterdam, 1994. ISBN 90-5170-289-2
Curran, E. and Sanders, J. 《軟件質量:軟件開發和支持的成功框架》.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 Inc. 1994, ISBN 0-201-63198-9
Blackman, M., Jeffreys, M. 《原型的質量系統》. 從《軟件質量管理, 》擴展。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London. 1993 ISBN 1-85166-963-9
Vidgen, R.T. and Wood-Harper, A.T., 《確定和管理質量的有關概念》,從《軟件質量管理, 》擴展。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London. 1993 ISBN 1-85166-963-9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