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uby id="5koa6"></ruby>
    <ruby id="5koa6"><option id="5koa6"><thead id="5koa6"></thead></option></ruby>

    <progress id="5koa6"></progress>

  • <strong id="5koa6"></strong>
  • 問題:今天你CMM了嗎?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7-06-17 18:35:33

                                     問題:今天你CMM了嗎?
      
     
        前言:本文部分內容編譯自2000年2月IEEE雜志上的一篇文章。該文作者從采購方和軟件企業方分析了SCE中存在的若干問題,最后發問:“CMM評估還可信嗎?” 中國軟件企業的CMM評估,一開始就充滿了浮躁、做秀和功利的氣息。整個CMM評估的過程,我們看到的是好大喜功的政府行業主管部門、一貫愛湊熱鬧的新聞媒體、有賺白不賺的中介機構、證書隨身帶的主任評估師和愿意花錢買吆喝的軟件 企業。CMM評估的這種濃厚的功利性,使得“Gaming the Assessment”成為軟件企業上上下下的共識和“不宣之秘”。希望本文對國內軟件業界正確對待CMM起到應有作用,不要像某些軟件企業一樣 找個“證書隨身帶”、“一手交錢,一手交證”的主任評估師。畢竟,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最重要的。
     1 評估人員的資質

    SEI對主任評估師的資質要求比較嚴格,但是評估是由一個評估小組來進行的。
    問題1:評估組員的資質很難滿足。
    通常,評估組員很難達到SEI所要求的軟件工程的技術和管理背景。
    問題2:評估人員多是管理人員,技術素質普遍較弱。這個問題也包括主任評估師,由于多年脫離軟件開發實踐工作,主任評估師甚至在提問時有意回避技術問題,而是反復詢問管理問題。因為評估人員的技術素質普遍較弱,因此對于CMM中涉及工程部分的關鍵實踐 解釋能力很差。甚至在對企業員工面試時,當員工提到技術方面問題時,評估人員會將話題岔開,又轉到管理問題上。

    2 評估的時間壓力

        一般評估的時間都在一周左右,要執行的工作相當多, 時間壓力很大。原來的評估方法中要求單個面試的方式,后來迫于時間壓力,新版本中增加了“Group Interview”(團體面試)。
    問題3:團體面試本來是為了節省時間,實際上往往掩蓋了問題 ,不能發現真實情況。 聯想測試部門的面試,就是團體面試的方式。

        對于評估小組而言,由于時間緊張,他們往往不愿意運用自己的洞察力和專業判斷力,而是滿足于在檢查清單上 一項一項劃勾,也就是俗稱的“Checklist強迫癥”。
    問題4:“Checklist強迫癥”也給了軟件企業一個鉆空子的機會。
    軟件企業可以努力使文檔做得更加“方便評估小組的工作”。

    3 CMM問卷

        在CMM評估中,用到的是同一套問卷。連美國人都批評到,“不可想像對于醫生、建筑師或者律師采用同一套試卷來考察,而對于軟件企業的評估使用的確實一套 不變的問卷。想想看,這些軟件企業可能是在為我們的國防系統進行開發!”

    問題5:同一套成熟度問卷。
        CMM評估允許企業在評估前對員工作出培訓,而這個培訓的作用往往被扭曲了。很多軟 件企業甚至“教唆”員工在成熟度問卷上如何回答的“更成熟”一點。

    4 文檔

        因為CMM評估要求文檔應該有在線版本(這樣才可以被配置管理軟件所管理和控制),所以企業在將文檔轉換為在線版本時,就可以對文檔作出修飾。因為知道評估小組的時間很緊張,軟件企業可以把文檔弄得故意非常復雜,評估小組有時候看到復雜得文檔,會不愿意去深究,認為既然寫了這么多,看在頁數得份上,也應該滿足要求。問題6:過分依賴文檔。

    5 項目的選擇

        選擇什么項目給評估小組看,這里大有學問。軟件企業可以把自己最“成熟”的項目、最優秀的員工組成一個“Goldern Project”來供評估小組檢查。那么,這樣的評估可信性就大打折扣。比如,國內某軟件企業明明是自己一個20多人的“中央研究院”過了CMM某個級別,在媒體宣傳時卻故意混淆視聽,有意無意造成整個企業通過某個級別的錯覺。
    問題7:選擇什么項目,選擇什么部門,這其中太多貓膩。

    6 事先“培訓”員工

        甚至有這樣的現象,員工在接受面試之前,塞給他一本企業的CMM指導手冊,甚至要求他故意在手冊上作點筆記、把手冊弄得臟一點,以顯得認真閱讀過了。
    問題8:“培訓”員工作假。

        這里最嚴重的問題,實際上是主任評估師的技術素質。計算機技術領域日新月異 的發展,很多主任評估師是只知道“管理”,對于技術的理解可能僅僅限于5-10年前的技術。IEEE雜志文章的作者建議,在評估時應該同時“Conduct on-site technical evaluations”,觀察企業的開發人員實際完成技術工作的方式。作者特別舉了一個企業的例子,紙面上的同行評審與實際中的同行評審的天淵之別。

        Paul在給聯想評估時,竟然沒有向測試部門提問,這個事實太令 我失望了。其他領域不論,我真的不信對于測試領域竟然無話可問!我之所以質疑聯想的軟件過程成熟能力,這也是疑點之一。

            其他公司的公開材料不多,聯想的“沖刺CMM3級透明報道”和其他的公共宣傳文章是我的注意依據,其他的依據因為涉及到人家公司的內部秘密,所以也不好公開講。托普故意混淆企業過級與某個部門過級的區別,非常狡猾 。而中軟的新聞材料上說,因為SEI的規定,過來CMM2級不能馬上過CMM3級,還要等一些時間。那種遺憾的口氣,讓我讀了直覺得CMM在中國肯定要臭!東軟的新聞材料,則公然宣稱需求管理只對日本的項目使用,國內客戶項目還沒有使用,但是在國內某些項目的招標中卻處處暗示別人自己是CMM3級。

        我比較欣賞華為,埋頭苦干,并且敢揭示問題。比如,華為的新聞材料中,就提到華為員工的壞習慣讓印度的開發人員也“ 有樣學樣”,開始在工作表格中弄虛作假。我很佩服華為在新聞稿中敢這么寫。 我與以上公司并無關系。


     


    TAG: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歷

    « 2011-03-22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我的存檔

    數據統計

    • 訪問量: 3323
    • 日志數: 31
    • 書簽數: 4
    • 建立時間: 2007-06-10
    • 更新時間: 2007-06-19

    RSS訂閱

    Open Toolbar
    老湿亚洲永久精品ww47香蕉图片_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北美法律_国产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_久久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

  • <ruby id="5koa6"></ruby>
    <ruby id="5koa6"><option id="5koa6"><thead id="5koa6"></thead></option></ruby>

    <progress id="5koa6"></progress>

  • <strong id="5koa6"></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