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案例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需求中用戶對模塊的使用頻率。使得在模擬時每個模塊使用情況盡量地類似于真實環境。
測試內容一般包括并發性能測試、疲勞強度測試、大數據量測試以及系統資源監控等,我們在做性能調優測試時主要是做并發性能測試以及系統資源監控這些方面的工作。從對系統產生并發性能測試過程中監控系統中各種資源的變化,來判斷導致性能瓶頸的原因。
4.腳本開發數據的準備以及測試執行與監控
測試執行與監控的主要目的是根據設計方案去驗證系統是否存在瓶頸,給測試分析提供各種分析數據。此過程會與下面的“測試分析”過程不斷進行重復執行,直至真正確定出系統瓶頸所在。
筆者認為,在此過程中如果有測試工具能夠滿足測試要求,那么應盡量使用測試工具,不要手工去開發測試程序,因為做企業項目往往時間緊張,而且測試工具畢竟是一個成熟的產品,在各方面都得到驗證。使用工具將會縮短測試周期,而且現在市場上有很多成熟的測試軟件。例如: Mercury的LoadRunner、IBM的Robot、Compuware的QALoad等。在這個案例中筆者使用的是Mercury的 LoadRunner。關于一些技術細節筆者就不再贅述了,在這里主要提兩點。
一是數據的準備。數據準備一定要關注數據的質量和數量,不要出現一些不符合業務邏輯的廢數據,并且數據量要滿足測試運行的需要。例如測試需要100組數據,但是實際只準備了50組,從而導致測試執行結果出現大的偏差。
二是測試執行。除了正確按照設計的要求去設置各種參數之外,還要關注系統是否存在功能問題,這往往成為性能測試的“盲點”。原則上性能測試之前必須確保功能測試已經完備,但是任何事情都不絕對,所以一般做性能測試之初,都會模擬一個用戶去運行設計的場景,主要是確!測試腳本正確性”、“在設計的場景中應用系統不存在功能上的問題”。很多性能測試過程往往因為功能問題導致性能測試失敗,或者是測試延期的現象。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