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識別系統的用例和角色
首先對項目進行需求調研,依據項目的業務流程圖和數據流程圖以及項目中涉及的各級操作人員,通過分析,識別出系統中的所有用例和角色;接著分析系統中各角色和用例間的聯系,再使用UML建模工具畫出系統的用例圖,同時,勾畫系統的概念層模型,借助UML建模工具描述概念層類圖和活動圖。
(2)進行系統分析,并抽取類
系統分析的任務是找出系統的所有需求并加以描述,同時建立特定領域模型。建立域模型有助于開發人員考察用例,從中抽取出類,并描述類之間的關系。
(3)系統設計,并設計類及其行為
設計階段由結構設計和詳細設計組成。①結構設計是高層設計,其任務是定義包(子系統),包括包間的依賴關系和主要通信機制。包有利于描述系統的邏輯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間的依賴關系。②詳細設計就是要細化包的內容,清晰描述所有的類,同時使用UML的動態模型描述在特定環境下這些類的實例的行為。
UML面向對象分析設計在開放式學籍管理系統中的應用
UML是一種建模語言,是系統開發的一個組成部分,本身并沒有關于開發過程概念的定義和表示符號[2]。UML的創始者比Booch 、Jacobson和Rumbaugh在Rational公司的支持下綜合了多種系統開發過程的長處,提出新的面向對象的開發過程,稱為Rational統一過程(Rational Unified Process,RUP)。RUP過程的核心工作流包括:業務建模、需求分析、系統分析與設計、實現、測試和系統配置。下面通過UML來分析并構造學籍管理模型,并結合Rational統一過程加以描述,圖形用Rational Rose工具軟件繪制。
1、開放式學籍管理系統概述
隨著網絡技術和軟件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Inte.net/Intranet的出現及其相關技術的迅速發展,信息革命帶來了全球范圍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對傳統的辦公教學和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辦公自動化就是采用Internet/Intranet技術,基于工作流的概念,使內部人員方便快捷的共享信息,高效的協同工作;改變過去復雜,低效的手工辦公方式,實現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處理。校園網的建設,為開放式的學籍管理系統提供了技術保障。
開放式學籍管理系統是一個由學校學籍管理信息中心監控,各教學系(部)、教研室分級管理,由學生檔案管理、導師管理、授課教師管理、選課管理、成績查詢管理、打印報表等幾部分組成,選課學生甚至聯網的鄰近院校共同參與的管理系統。
學籍管理由學校學籍管理中心監控,各教學系部、教研室分級管理,任課教師,選課學生共同參與。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