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恢復規劃:關鍵型應用程序應該有適當的災難恢復規劃。我信任hot-hot型而不是hot-standby(熱備份)型的冗余環境。如果備份不能運行該怎么辦?如果出現故障,有多少服務器實例才足以維持峰值負載?關于這方面的詳細信息也必須在文檔中注明。所有這些可以確保在出現故障時能夠有一個運行良好的環境,而保護業務是底線。
統一管理:我曾經在一些機構中看到他們用一個操作小組來管理多個WebLogic域。這樣的環境是難于維護和管理的?紤]需要進行更新的場景。還有監控——這是一項日常操作任務——必須查看多個WebLogic Server控制臺以收集信息。我的建議是,在可能的地方對類似的應用程序創建多個集群而不是多個域。集群提供對應用程序的固有隔離級別,這會產生較少的域以及更易于管理的環境。
操作是面向流程的:對環境的操作很大程度上是面向流程的,且需要進行詳細的記錄。錯誤模式和正確的解決方案的記錄都是一個動態過程。環境進行升級和打補丁的停機時間必須符合高可用性的業務需求。必須為維護設置適當的過程。還要定義逐步升級的過程,并寫入文檔。作為部署過程的一部分,還應該采用域模板,以便產生跨不同環境的一致域。
提供透明性:一個管理良好的環境需要有針對關鍵性業務破壞的報警機制。在問題診斷時,服務器日志中的信息必須有一定的透明度。應用程序必須記錄有助于問題診斷的關鍵信息。在問題診斷時,可以使用諸如來自Splunk之類的工具來聚合來自服務器環境中不同日志的信息。此外,預期和實際的關鍵性技術指標也應該被收集并關聯起來。例如,在容量規劃期間,可以基于業務需求預測特定數目的并發用戶,而這個數字可能與生產環境中實際得到的數字不同。這類技術指標應該定期報告,以方便以后的環境調優。
結束語
在本文中,我介紹了一種經過大大簡化的方法,用于將駐留在WebLogic上的應用程序轉化為SOA中的資產。此外,我沒有談到的其他領域(比如數據庫、外部系統)也需要進行分析和研究。上述概念也可以應用于這些系統。這些特性都帶有相關的成本,因此必須分析實現它們的投資回報(ROI)。最后您將得到一個可以滿足業務和功能需求的環境,就可以很好地實現SOA了。本文并未涵蓋所有的SOA要素,但是它提出了一個用于滿足復雜的WebLogic環境中的某些SOA需求的解決方案。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