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測試可以發現性能問題,性能測試也能發現功能問題。性能測試和功能測試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很多性能問題是由軟件自身功能缺陷引起的。如果應用系統功能不完善或者代碼運行效率低下,通常會帶來一些性能問題。功能測試通常要先于性能測試執行或者同步進行,軟件功能完善可以保證性能測試進行得更加順利。
誤區4:性能測試就是用戶并發測試。
仍然有很多人(尤其是開發人員和部分項目實施人員)一提到性能測試,就會聯想到并發用戶測試,進而認為性能測試就是“測試一下多用戶的并發情況”。嚴格地講,性能測試是以用戶并發測試為主的測試。實際性能測試還包含強度測試、大數據量測試等許多內容。
誤區5:在開發環境下進行一下性能測試就可以了。
很多時候,在軟件開發完成后會進行性能測試,看一看軟件的性能。實際上大多數的開發環境因為硬件條件比較差,所以反映不了過多的性能問題。
因此性能測試要盡量在高配置的用戶投產環境下進行。但是有兩種可以例外的情況:一種是為了發現某些功能方面的問題,例如為了發現并發算法的一些缺陷;另外一種就是有非常好的硬件資源或者實驗室作為開發環境。
誤區6:系統存在瓶頸,不可以使用。
系統發現了瓶頸,的確是很讓人擔心的一件事情。不過不要緊,很多的瓶頸可以不必去理會。發現瓶頸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掌握系統特性,為改善和擴展系統提供依據。因此在性能方面給系統留有30%左右的擴展空間就可以了。
例如,1000個用戶并發時發現了系統瓶頸,而客戶的最大并發用戶數量在500左右,這樣的性能問題完全沒有必要處理,要是550或者600個并發用戶出現性能問題就應該認真地調整系統性能了。
誤區7:不切實際的性能指標。
這種現象主要歸結于對軟件應用需求的不了解。很多時候,尤其是用戶會提出很多不切實際的性能指標,例如,針對500個用戶使用的OA系統,可能有的用戶負責人會提出要滿足100個甚至500個用戶并發的性能目標,而實際并發數量不會高于50。這種情況只有和用戶進行溝通才可以解決。
上面列舉的都是日常性能測試工作中相關人員常犯的錯誤,這些觀點只在極其特殊的情況下才正確。希望讀者了解這些常見的性能測試誤區后,能在以后的工作中避免類似的情況。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