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MSUP(微軟團隊開發精英)網站的一篇好文字記錄了臺灣技術專家們的一些看法,雖然片紙只言,但不乏有價值的真知灼見,包括:
1、WPF(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是最酷炫的部分,有不少學員討論著未來Web與桌面應用程序的界限將逐漸模糊,講師彭靖灝甚至大膽預測,未來1~2年的網站發展,將出現驚人的改變,使用接口會大幅改善。
2、但就筆者看來WCF(Windows Communication Framework)才是更重要的技術。
原因何在?過去我們應用Socket、COM+、CORBA、.NET Remoting及Web Services等多種傳輸技術,每一種技術的底層架構與程序寫法不同,支持的安全與交易機制也不相同,因此技術的轉換意味著大量程序的重新改寫。
而WCF統一了分布式技術的寫法,調整架構只要修改組態設定,毋需改寫程序。微軟開發工具暨平臺推廣處在今年的.NET 相關課程中大手筆送書,只要答對問題,即可獲得贈書。而WCF的所有課程,都一再強調訊息傳遞的A(Address)/B(Binding)/C (Contract)概念,只要記得這3個單字,至少可以賺到2本書。
3、在WPF出現以后,ASP.NET該何去何從?王森解釋……,WPF屬于向量技術,與Flex類似,號稱「Flash Killer」。目前ASP.NET與WPF是兩條平行的路線,ASP.NET會加入Atlas作為Ajax解決方案,繼續演進下去。
ASP.NET 2.0的講師奚江華認為在這條雙軌的路線上,WPF在向量技術的應用上是很好的選擇,但關于數據存取、Grid及使用者權限控管等,都必須自行處理,因此目前看來ASP.NET是比較成熟的選擇。
4、市場上開放源碼的Hibernate、Borland的ECO(Enterprise Core Objects)、微軟未來將推出的ADO.NET vNEXT,均是架構層級的O/R Mapping(對象與關連式數據庫對應)解決方案。架構層級O/R Mapping的缺點,在于除錯不易,數據對應、屬性設定的錯誤,以及對象查詢語言 (Object Query Language)的錯誤,在執行階段才會發現問題。
LINQ(Language Integrated Query for .NET)是目前市場上少見的程序語言層級技術,可以在開發階段發現與修正數據與對象對應關系的正確性。LINQ不限于對象與關連式數據庫之間的對應, 還包括XML之類階層式數據與對象的對應技術,可大幅降低開發的負擔。
5、導入產品才能實現SOA是錯誤的觀念。SOA的關鍵是用新的方法思考,而不在于投資的多寡,不搭配任何產品也可以實現SOA。SOA第一步是先不管技術,思考企業存在哪些服務,然后再回頭檢視采用的軟/硬技術。換句話說,企業應該依商業邏輯切割系統成幾個層次(Layer),決定哪些應用需要提煉成為「服務」。再從技術面思考如何封裝服務與重構系統,至于當初的開發方法造成緊密捆綁而無法拆解系統、開發者離職無力修改,或者委外項目無法取得程序代碼等情況,才考慮重新開發。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