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1:系統接口描述
SV-1 為主題系統的內部架構創建了基礎。它描述了系統、系統節點,和存在于它們內部及其間的接口。這樣,SV-1 提供了運作視圖和系統視圖之間的聯接。這要求對系統進行邏輯分解并將邏輯功能分配到物理組件上。該視圖中的分類器表示對應運作視圖中確定的每個系統用例流或場景(源于對主題系統的運作或消息)的邏輯和物理版本的序列圖中的對象。
我們開始來確定構成主題系統的候選邏輯要素。最初的發現過程可能是憑直覺并且根據領域經驗。此處,重點是開始考慮可能構成邏輯子系統的組件。這些可能最終成為子系統,甚至是基本的,但該差別還不重要。之后,由于用例的流下和聯合實現的活動,我們給那些為了實現指定行為而分配了邏輯功能的要素確定余下的位置(以及當我們為邏輯要素發現一個需求時的附加邏輯要素)。由該信息,我們可以將序列圖中指示的運作分配給接口,每一個都是由邏輯(類)和物理(位置)要素實現的。SV-1 圖包含類、位置、接口,和那些系統及系統節點之間的連接。
SV-2:系統通信描述
SV-2 稱為系統通信描述。目的是反映物理節點(位置)及其通信基礎架構,SV-2 是由復合結構圖,一種 UML 2.0 的工件,表示的。復合結構圖表示為一個明顯地連接到與角色相關的通信口上的角色或對象的容器(參見圖 1)。由于潛在的容量和各種與通信連接相關的信息,將這些模型要素與需求存儲庫,如 IBM Rational RequisitePro®,中的實體相關聯,利用屬性值作為支持信息是可取的。
圖 1:描述了物理節點及其通信基礎架構的復合結構圖
SV-3:系統矩陣
SV-3 是存在于系統分解的任意指定層次中的系統到系統關系的矩陣視圖。至少,矩陣應該確定哪個系統與其他系統有關。必要時,您還可以包含與那些關系的特征有關的附加內容。您能從 SV-10c 序列圖中顯示的行為的邏輯和物理實現中建立起來的關系得到生成 SV-3 的信息內容。
SV-4:系統功能描述
SV-4 描述了支持需要的系統行為所必需的功能和需要的數據流。它采用帶有分配給負責活動的系統要素的分區的活動圖的形式。向活動流中加入對象流,目的是指示指定的活動所必需的數據對象的輸入和輸出。SV-4 的信息內容提供了另一種來自帶有消息和參數的 SV-10c 序列圖的信息視圖。
SV-5:運作活動到系統功能可溯性矩陣
SV-5 提供了運作活動(例如,用例流、場景)和實現了所需行為的系統功能(運作)之間的可溯性。我們用該信息生成一個列出運作節點、它們必須支持的運作,及那些運作的實現的分層列表。理論上您要擴展這些內容,包含那些共同協作影響實現的系統或子系統,并且包含發送到那些系統或子系統的消息或運作。
SV-6: 系統信息交換矩陣
SV-6 是一個數據交換矩陣,類似于第 1 部分文章中所描述的 OV-3,表示主題系統的組件系統和子系統之間的基于行為的交互。您可以利用 IBM Rational 基于 Eclipse 的建模工具,通過獲得 SV-10c 的內容來自動地生成 SV-6。每個矩陣行表示一個數據交換,由 SV-10c 序列圖中的一個交互中的角色或對象之間所傳遞的數據的特征所組成。矩陣為每對交互并交換信息的對象或角色確定一個唯一的數據交換。特定的數據交換特征與非功能的需求或設計約束相關。每個信息交換需求(Information Exchange Requirement,IER)的內容表示一個數據對象的具體實例,此處,屬性表示 DoDAF 所需的數據特征。
SV-6 強調所交換信息的邏輯和運作特征。該產品的目的不是盡力獲得體系結構中所交換信息的所有細節,而是要幫助我們了解交換的最重要的方面。表 2 和表 3 顯示了相關信息內容的實例,取自 DoDAF 規范。 1 此內容要追溯到補充的或非功能的需求。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