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T11235是信息產業部電子第4研究所聯合北京力友和質量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信息產業部電子第5所、創智公司、聯想神州數碼公司等單位為我國軟件企業改進軟件過程和提高軟件開發規范水平而起草的一個標準。該標準基于過程統計的全面質量管理,參照了能力成熟度模型等國外先進的軟件過程管理理念、方法和模型,包含了從軟件需求提出、軟件設計、開發、編碼、測試、交付運行到軟件退役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各個軟件過程的各項基本要素。這個標準中,每個過程由若干慣例組成。這些慣例是根據各個軟件組織長期開發實踐活動的成功經驗逐漸總結、提煉形成的,被認為是具有共性的最佳實踐。
一、CMM和SJ/T11235模型構成
SW-CMM是SEI開發最早的一個能力成熟度模型。在此基礎上,SEI相繼開發了P_CMM、SE_CMM、SA-CMM等能力成熟度模型。通常說的CMM是指SW_CMM。P_CMM是指人力成熟度模型,SE_CMM是指系統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SA-CMM是軟件獲取成熟度模型。這幾個成熟模型在所關注的過程有相互交叉的內容,為了便于軟件企業制定過程標準和過程改進,SEI在2000年取消了單獨的SW_CMM2.0繼續開發,轉而綜合研究了開發出集成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CMMI)。該模型包括CMMI-SE, CMMI-SE/SW ,CMMI-SE/SW/IPPD/SS等模型組件,CMMI-SE/SW/IPPD/SS包含了CMMI-SE, CMMI-SE/SW模型組件,有連續表示(Continuous Representation)和階段表示(Staged Representation)兩種。兩種表示方法各有不同的使用對象,熟悉SE_CMM模型者用連續表示更容易,而熟悉SW_CMM 模型者用分級表示更容易。因為SE_CMM是連續模型而SW_CMM是分級模型。不管是連續模型還是階段模型都是由一系列過程方面組成。過程方面是CMMI模型認為產品生產的主要方面,是質量保證必須控制的方面,CMMI-SE/SW/IPPD/SS共有24個過程方面,它來源于CMMI的原始模型SW_CMM、SE_CMM等模型。CMMI階段模型中有5個階段,它按成熟度等級分組。5個階段或者成熟度等級的概念可以追溯到菲利浦.克羅斯比(Crosby)的著作"質量是免費的" ("Quality Is Free "),它描述五個等級,最高等級為等級5。實際上,Crosby提出的等級更接近于連續模型中的等級,因為他在許多過程方面也采用等級的概念,相當于連續模型的能力級別。
而SJ/T 11235 的主體實施內容是和國際上的CMMI標準相一致的,他主要參考了CMMI模型中SW和SE模型組件,是一種分級模型。(與之對應的信息產業部標準SJ/T11234是參照CMMI連續模型編寫)共分為五個成熟度等級:第1級:初始級;第2級:受管理級;第3級:已定義級;第4級:定量管理級; 第5級:持續優化級。從2級到5級都是有諾干個過程方面組成。如圖1所示。
每個過程方面的實現,用相應的一組目標(通用目標和特定目標)來衡量。模型中為每個目標規定了相應的一組慣例(通用慣例和特定慣例),通過實施這些慣例來達到相應的目標。換句話說,如果針對某個成熟度等級,實施了該等級定義的各個過程方面的各個慣例并且達到了目標要求,也就表明軟件能力達到了這個成熟度等級。圍繞成熟度等級的過程方面、目標和慣例等是構成模型的部件。除了過程方面、目標和慣例外,模型中還包含子慣例、典型工作產品、詳細說明、示例以及引證,它們也是本模型的組成部件。模型的概念見圖2。
二、SJ/T11235和CMM的區別
SJ/T11235模型3級共有18(其中2級7個,3級11個)個過程域,相對應,SW-CMM共有18個過程域。雖然SJ/T11235中的很多過程域與SW-CMM中的基本相同,但有幾個過程域的范圍和內容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另外也有幾個新增加的過程域。兩個模型2、3級的過程域比較見表2。

通過比較可以看出,2級的內容變化不大。"軟件分包管理"重新命名為"供應協議管理",所包括的范圍也更廣泛,包含了供應和采購方面的一些內容,所以不應裁減。"度量與分析"在SW-CMM中是一個公共特性,在CMMI中成為一個單獨的過程域。
3級的變化是最大的。原來在SW-CMM中的覆蓋了所有軟件工程實踐的"軟件產品工程"被擴展為5個過程域:"需求制定"主要涉及的是各個層次的需求分析活動;"技術方案"包含設計和實施;"產品集成"主要是集成、組裝產品部件并形成最終交付產品;"驗證"是指要通過諸如測試、同行評審等活動展示產品與具體需求的符合性;"確認"則是通過客戶的驗收測試等活動確定產品滿足了客戶的真正需要。"集成項目管理"包括了SW-CMM的"集成軟件管理"和"組間協調"兩個過程域。"風險管理"和"決策分析與制定"都是新的過程域,后者主要用來管理解決某一個問題的時候,識別和評價不同的解決方案這方面的活動的。
由于增加了很多新的實踐,新的模型比原來的模型大了很多--SJ/T11235有近40個目標、137個特定慣例,而SW-CMM只有33個目標、93個活動。模型大小的變化對過程改進和評估活動的工作量都有非常大的影響。
SJ/T11235和SW-CMM的目標對比見表2。
三、結束語
SJ/T11235是國內專家參照CMMI分級模型編寫一個軟件開發標準。他和SW_CMM有許多共同點,但在內容和表現形式上卻有所不同,她包含了SW_CMM過程要求,強調和規范軟件企業開發的更多的過程要素。同時,他是國內專家綜合考慮了我國國情而編寫的一個標準,她將更加適合指導我國軟件企業的生產開發活動。
36113_200802151128081
36113_200802151128081
36113_200802151128081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